有一篇文章很有意思,一个数学家对美国数学教育体制的深刻洞察与批判, 這是著名青年数学家ChangShou博士十年前发表的题为《在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与感受》的长文,作者于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然后来美留学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承数学大师丘成桐,博士毕业后执教于宾夕法尼亚数学系,以自己在美国求学执教期間的耳闻目睹腦思心想,对美国科教体制的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批判,非常值得一读——那时美国还没有将数学贬称为种族主义工具。
经过激烈角逐,中国队6名选手均以满分成绩勇夺金牌,成为本届比赛中唯一获得全金的代表队,并以领先第二名44分的绝对优势,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赢得中国参赛史上最佳成绩,中国队也成为该项赛事有史以来第二支以全部满分摘金的参赛队伍。
近日,第6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在挪威首都奥斯陆落下帷幕,经过两天激烈角逐,中国队以全员满分、总分252分的绝对优势获得团体第一名,赢得中国队参赛史上最佳成绩。这份优异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教练和队员的辛勤付出,其中就有华中师范大学2001级本科生校友陈开懋的身影。
7月11日,2023年第6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成绩揭晓,中国队连续5年获得团体第一,总分领先第二名美国队18分,中国队6名成员中,有两位来自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一年级的王淳稷和高二年级的孙启傲两位同学均获金牌,其中王淳稷为满分金牌。
7月12日第6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在日本千叶县闭幕。今年的比赛是史上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共有114个国家及地区的618位选手参赛,最终来自中国队的6名选手全员获得金牌,中国队以240分的总分实现了团体总分5连冠。
文 /编辑:淩轩中国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常胜将军,可刚刚结束的第65届国际奥赛,中国却惜败美国手中。而这个失败,偏偏验证了一件事儿——亚洲人更有数学天赋,因为美国代表队中有太多亚裔成员。很多人因此疑惑:美国的奥赛队伍中,为何有这么多黄种人?
1956年由著名数学家罗曼提出倡议,在1959年正式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当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参与,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已经不单单只是一场竞赛,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和数学人才储备的象征,中国在这方面起步晚,直到1985年才参加了首次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第63届IMO2022年7月15日公布最终成绩,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近600名选手的角逐中,中国队6名选手全部获得满分42分,以252分的总成绩获得团队总分第一名,超过第二名韩国队44分,获得了绝对压倒式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