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宁夏日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淀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中,是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推进高校课程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
近日,厦门大学物理学教授蔡端俊“跨界”赏析京剧、带学生欣赏黑胶唱片、教学生唱名篇名段的选修课“国剧赏析”成功“出圈”。蔡端俊教授开设的这堂选修课堂堂爆满,抢课的学生是规定人数的三四倍,甚至得提前半小时才能抢到好座位,学生们在又“唱”又“玩”中切实地感受和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和民族特色的重要体现,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在这个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高校课程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鲜明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为新时代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全过程,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原标题: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202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要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文化支撑。
来源:【宁夏日报】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价值追求,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融入立德树人、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各项工作中,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贡献。
【光明时评】厦门大学物理学教授蔡端俊“跨界”赏析京剧,带学生欣赏珍贵的黑胶唱片,教学生唱名篇名段。他所开设的《国剧赏析》深受学生喜爱,堂堂爆满,又“唱”又“玩”的选修课成了厦门大学校级核心、一流通识课程。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办好学校思政课的重大意义,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
日前,教育部发布消息,称将加快发展非遗保护传承所需的新兴和紧缺专业,健全专业动态调整的机制以及招生就业与专业设置联动机制。这引发了业界对于完善非遗人才培养机制的关注和讨论。政策加力:将人才培养摆在重要位置非遗人才的培养始终是非遗保护传承的重中之重。
来源:【长沙晚报网】古意盎然,国风隽永的古典舞《幻世长安》 图片均为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飞 通讯员 李木子) 舞台上,古典舞蹈衣袂飘飘,中国武术刚猛强悍,古典伞舞温婉柔美……今晚,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湖南建设中等职业学校)校园里,一场
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南开大学将传承“公能”校训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大力弘扬爱国奋斗光荣传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以成功举办百年校庆为契机,着力打造南开特色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校史资教育人作用,让“公能”文化浸润师生心灵、熔铸爱国精魂、增强文化自信,把百年南开建设成为一方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