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当前,新增感染者处于快速增长期,新一波疫情高峰来临,部分人群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发热、肌肉关节酸痛、咽喉肿痛等表现。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发烧如何处理?如何判断症状加重需尽快就医?围绕社会热点关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作出解答。 1.
进入三伏天后,出现发热症状的市民明显增多。目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如果市民出现发热症状,该怎样就医呢?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前往发热门诊72小时之内,当发热达到37.3℃时,患者就要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出门务必戴好口罩,最好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前往医院。
小明艰难地从床上坐起,拿起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医生发来的短信:“多休息,多喝水,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小明摇了摇头,有气无力地说:“医生让我多喝水,可我该喝什么水呢?白开水、矿泉水、饮料……这么多选择,我都不知道该选哪个了。”
应当选择适当的降温方法处理,而物理降温是高热病人首选的降温方法。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降温方法:1.冰冻小米降温法:制作方法为将棉布根据冷敷部位,缝制成大小不同的布袋,内灌入小米至1/2后冷冻,直接敷于体表处,同样收到降温的效果,同时与传统的冰袋冷敷方法进行比较,自制米袋有不易发生局部冻伤、贴敷性强、不影响改变体位等优点。
最近这段时间,天气忽冷忽热,早晚温差较大,不少人都出现了感冒发烧的症状。而如果是呼吸道感染严重,到了发烧的程度,有些人还伴有食欲不振,感觉胃里不舒服,甚至恶心呕吐等问题,这说明病邪就已经深入人体,侵犯到了脾胃。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因发热而导致的体温升高,以及其所引起的不适感,许多人首选的方法是用冷水浸湿毛巾,将其敷于额头部位,以实现降温效果。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则倾向于使用温热水浸湿毛巾,对身体进行擦拭,希望帮助身体散热。那么,对于发烧的患者来说,冷毛巾和热毛巾,用谁敷更好呢?
对于发烧,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做法:发烧捂汗,多穿衣服多盖被,汗闷出来烧就退了。一旦体温超过38.0摄氏度,或到达高热持续期,人体不太会有畏寒这些情况,这时适当减少衣服和被子,配合身体正常散热,是退烧的重要途径,如果强行捂着组织散热,反而不利于退烧。
病毒感染后,发烧往往是最先显现的“信号兵”。了解发烧的缘由,并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对于加速康复至关重要。以下三大策略,助你科学、快速地击退高温。一、认识发烧:免疫系统的防御反应当病毒侵入体内后,免疫系统立即启动,调动免疫细胞进行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