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题材与芭蕾艺术结合的典范纪念《白毛女》首演60周年昨天,传承红色经典,“艺江南·海上名家讲坛——纪念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白毛女》首演60周年活动”于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实验剧场内开幕。《白毛女》中家喻户晓的选段,在舞台上如记忆画卷般徐徐展开。
80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陕甘宁边区及各解放区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自觉自愿地热情澎湃地奔赴战场,深入农村,走进工厂,学习、利用和创造多种形式的文艺武器同敌人展开复杂激烈的斗争。
而在这样的悲惨生活中,曾有一部歌剧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白毛女》的故事真实的反映出了旧社会的悲惨生活,地主阶级和贫苦民众的矛盾碰撞,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这部歌剧其实是由原型的,你知道《白毛女》的原型是谁吗?
后来在当地区干部的带领下,终于找到了这个传说中的白毛仙姑,原来她只是一个无家可归的苦命人,她本是地主家一个佃户的女儿,因为被地主家的少东家看上,所以地主逼死了她的爹爹,并把她强行掳去霸占了她,在她有了身孕后,却想把她卖给人贩子。
那时人们的爱情观与现在一些人也完全不同,解放初期,大肆宣传《婚姻法》,男女青年都在追求“自由恋爱”,婚姻平等,婚姻自由,都愿意找到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对财产礼金是看不上的,所以喜儿要找的是大春,死也不会嫁给黄世仁,现代有的人找对象,不求人品,先看他的家庭经济状况,看他有多少钱,有没有房、车,总之,现在有些人的观念变了,所以,对《白毛女》这部真正的杰作,出现了不同看法…
四十多年前的一个腊月二十九那天,外面飘着雪花,母亲在准备过年的饭菜,父亲扫完房,贴上了这幅年画。到后来,看电影《刘巧儿》《李寡妇改嫁》《李双双》以后,越发觉得《白毛女》里总结的“旧社会让人变成鬼,新社会让鬼变成人”真的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