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相信大家都听过李行亮的《愿得一人心》,其中“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简单的话语,需要多大的勇气。”感动了无数人,谁不向往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呢?然而,对于爱情的渴望与珍惜是跨越时间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个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一个是两汉辞赋家之首,一个是巨富之女,一个是穷酸书生,一曲《凤求凰》,琴挑佳人,一番山海盟,深夜私奔,贫贱鸳鸯,当垆卖酒,他们之间的传奇佳话被奉为不拘礼教、追求自由的典范。
相如本清贫,好赋兼善琴。辞官回乡梓,落魄有谁闻。卓府真豪富,琴乐挑文君。意气何相投,携手竟私奔。家徒四壁立,一钱不与分。酒肆亲涤器,羞杀卓王孙。乃以僮相馈,遂成富贵人。虽然得富贵,天下未有名。狗监杨得意,传赋动茂陵。恨不生同时,嗟叹慕长卿。既由得意荐,子虚帝王惊。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 作者 李怀英 编辑 李怀英在中国古代,能够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敢于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的,在成都,不得不提到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之间的爱情故事。“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要说这段后世传唱的佳话何以见证,那还得全归功于乐府诗在其中起到的情书作用。
文/煮酒君君不见豪富王孙,货殖传中添得几行香史。停车寻故迹问何处?美人芳草空留断井斜阳,天涯知己本难逢,最堪怜录绮传情白头兴怨。我亦是倦游司马,临邛道上惹来多少闲愁。把酒倚栏杆叹当年,名士风流消尽茂林秋雨,从古文章憎命达,再休说长门卖赋封禅遗书。
大才子司马相如在汉景帝在位时,创作《子虚赋》,可惜汉景帝不爱好辞赋,后来武帝继位在读到《子虚赋》时非常喜欢,感叹自己和作者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汉武帝身边侍奉的一个蜀郡人说,他有个老乡叫司马相如,就是他写的这篇赋,汉武帝听后十分惊喜,马上召见了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又做一篇《上林赋》更有文采,从此司马相如受到武帝器重封为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