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小国哈萨克斯坦,在历史上从未侵占过我国,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该国竟主动选择归还我国超1000平方公里领土,此举无疑引起了巨大风波,各界人士纷纷开始猜测,既然中哈历史上并不存在直接矛盾,哈国为何却选择主动归还领土?
#历史开讲#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位于亚洲中部,它北邻俄罗斯,东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它有272.49万平方公里,它的领土横跨亚欧两洲国境线,总长超过1.05万千米。虽然说哈萨克斯坦有广阔的土地面积,但是当地的人口却十分稀少,总人口不到2000万。
哈萨克斯坦在历史上长期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影响,匈奴、突厥、蒙古等草原民族以及中原王朝都曾在此活跃。纵观哈萨克斯坦的地形,可以发现这个国家东边从大兴安岭开始,穿过蒙古高原和阿尔泰山,之后是哈萨克丘陵,最后越过里海的平原地带,直达东欧平原,可谓是亚洲交通的十字路口。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留下了无数的印记,也留下了许多错综复杂的领土纠葛,对于中国而言,曾经辽阔的疆域如今已有多处不再属于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经历了王朝的兴衰、殖民者的入侵,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溯历史,看看那些曾经属于中国的土地,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独立,并最终成为国际社会认可的主权国家的。
1689年九月七日,《尼布楚条约》清放弃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至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地区及乌第河谷及以北地区100万平方公里。 1727年十月二十一日,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十万平方公里国土,被迫签订《恰克图条约》而丧失。
最近几年,清宫剧可谓是火爆荧屏,从《甄嬛传》到《延禧攻略》,再到《如懿传》,这些剧不仅让观众们过足了戏瘾,也让人不禁对那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剧中经常提及的“康乾盛世”,更是让人对清朝疆域的辽阔程度充满好奇,毕竟,在那个时代,中国可是名副其实的“天朝上国”,周边国家都要臣服于大清的威严之下。
关于海外庋藏中文舆图领域的学术研究,台北学者开其端而大陆学者后来居上,台北学者后来又迎头赶上,海峡两岸学人共同谱写了海外中文舆图研究的学术史,仅出版的学术专著就有针对欧美四国六馆的八部,按出版年份先后分别是:李孝聪著《欧洲收藏部分中文古地图叙录》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叙录》,华林甫著《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近代中文舆图》,林天人编撰《皇舆搜览—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明清舆图》,华林甫、李诚、周磊著《德国普鲁士文化遗产图书馆藏晚清直隶山东县级舆图整理与研究》,林天人编撰《方舆搜览—大英图书馆所藏中文历史地图》,谢国兴、陈宗仁主编《地舆纵览—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地图》,马保春编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藏中国古地图的整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