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数码相机和现代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它正在成为众多“发烧友”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对于我来说,镜头越来越像画笔,快门越来越像灵感一闪,风光、人文、纪实,什么都想拍,真所谓“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偶尔有机会认识一些摄影师或从事影像出版工作的专业老师,自己总是拿一些自认为不错的片子向老师们讨教,可能是出于对我学摄影热情的保护,基本上都是以客气的鼓励为主,有趣的是,当我拿出几张显微摄影的片子时,无一例外地会吸引老师们的眼球,他们总是充满好奇,或观图不语,或询问来历,或感叹神奇,都希望我能继续探索显微摄影的奥秘。
封面新闻记者 赵雨笙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领衔的“我国研制超级显微镜,首次全景‘看到’大规模细胞交互行为”成功入选。通过这台超级显微镜可以看到什么?其应用前景又如何?
显微镜下的人体,究竟是什么神秘生物,无法想象,我们在谈论进化论真的能相信人类是从单细胞生物一步步进化而来的吗?是真的,把显微镜对准人体,放大一百倍、千倍,会看到的那些结构,让人怀疑人生,无法理解,无法接受。
睾丸曲细精管中精子细胞(黄色)的电子显微镜照片,这是精子发生(精子生产)的场所用过的牙线上的牙菌斑(细菌分泌物和唾液中的细菌),放大 1,000 倍恶性肿瘤细胞的电子显微镜图像人眼的特写视图红细胞被困在心脏左心室内壁上的纤维蛋白网(血凝块)内的电子显微镜图像。
来源:人民日报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重点实验室,纪伟在调试光电关联显微镜。喻思南摄头发丝,大约是肉眼可见的极限,它的直径约100微米,细胞是头发丝的1/10,细胞核则只有几微米。然而,这小小的细胞核,承载着海量的高价值遗传信息。
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重点实验室,纪伟在调试光电关联显微镜。喻思南摄头发丝,大约是肉眼可见的极限,它的直径约100微米,细胞是头发丝的1/10,细胞核则只有几微米。然而,这小小的细胞核,承载着海量的高价值遗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