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卫星渐渐走入大众视野。2023年,中国遥感卫星数量进一步大幅增长。其中,我国成功发射近百颗商业投资的遥感卫星,比2022年增长超过15%。那么,遥感卫星的发展要点是什么?它们又能怎样助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冯恋阁 福州报道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正逐渐加速。随着国家数据局挂牌成立,《“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发布,数据资产入表政策落地实施,数据作为基础生产要素乘数效应应当如何释放,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
2月20日,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童庆禧,在抖音开设科普账号@童庆禧爷爷讲遥感,表示将通过短视频与中国儿童中心的媒体矩阵,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科普遥感技术的基础原理和应用场景。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通讯员 钟雅雯为推动新时代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大湾区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童庆禧走进广州中小学校园,为广州市白云区云雅实验学校的中小学生开展《和同学们谈遥感》的科普讲座,激发科学兴趣,弘扬科学精神
童庆禧,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和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荣誉会士,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亚洲遥感协会理事。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 徐浩煊4月13日,在现场的鼓掌声和闪光灯下,一辆挂着大红花的卡车缓缓驶出会场,搭载着“四川造”首颗SAR卫星“涪城一号”,启程前往1500公里外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涪城一号”出征仪式。
前些天,在我们遥感科技朋友圈,有人突然问道,“遥感”一词的中文说法是谁提出或者翻译的?本人有幸听童庆禧院士常常提起一些往事,包括前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的背景等等遥感领域的一些故事,刚好童庆禧院士在钱学森先生逝世的一篇纪念文章“钱老的遥感情结”中,记述了遥感一词的产生背景,我当时帮助童院士整理这篇手稿,因此记忆深刻,为了给广大遥感科技工作者以及广大学生普及遥感知识,讲述遥感历史故事,特把这段经历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 张峥人物名片童庆禧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倡导和开展了高光谱遥感应用研究,是我国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的最早开拓者之一。
记者 周青先11月29日,山东师大附中,中科院院士童庆禧走进校园,给学生们做高端遥感技术科普讲座,并和学生们讨论智能机器人等前沿科技技术。童庆禧院士已经88岁,但声音洪亮、思维敏捷,讲座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博得大家阵阵掌声。
中新网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向媒体发布消息说,第三届水质高光谱遥感新技术交流研讨会10月20日至21日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水质遥感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200余人相聚一堂,围绕“遥感技术助力行业创新发展”主题,共同探讨水
5月23日,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院士专家行”活动在福州举行。作为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正式开幕前一晚的特别活动,这场论坛聚集了9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院士专家,围绕“新要素环境下的数字经济发展”展开高端对话,探讨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数字技术创新以及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每经记者:范芊芊 每经编辑:文多“人做、天看、网管,说的就是遥感在看。遥感好像听起来很神秘,说穿了就是眼睛的延长,把眼睛放到更高的地方去,可以看到地面的情况,辅助农业发展、灾害治理、城市管理等,整个社会形成一个有序、信息化、相互协调、精准管理的城市治理氛围。
李德仁院士:遥感技术与北斗技术综合运用为精准农业提供服务今年83岁的李德仁院士是国际著名测绘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以遥感、全球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地球空间信息学的研究,2022
12月27日,中国青年报“陪你慢慢变好·迎春到”跨年可视化联播迎来第二场——梦想·豹变。在3个多小时的联播里,4名年轻记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和大家一起回顾2022年与科技创新有关的瞬间,重温那些带给我们“梦想”和“豹变”的高光时刻。
川观新闻记者 吴忧 文露敏“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必须实现超越并引领世界航天发展,相信年轻人会比我们这一代做得更好。”6月14日,“院士眉山行”活动暨第二届眉山卫星产业发展大会举行,在开幕式最后的圆桌研讨环节,最后发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如是说。
云南腾冲一个铁血又柔情的极边之地历朝历代都有重兵把守这里也有火山、密林、温泉、古镇是旅行爱好者的乐园2023年冬天88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和他的老朋友、中国科学院院士薛永祺等人又一次来到腾冲合影留念时有人展开一条6米长的横幅上面写着“45周年弹指一挥间,重走腾冲遥感路”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