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2月,我国考古学家在湖北省江陵望山的一座楚国贵族墓中发掘出两把宝剑,其中一把青铜宝剑上镌刻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全长556厘米,可见,宝剑埋在地底下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但至今仍光洁如新,寒气逼人,毫无锈蚀之迹,剑刃锋利无比,曾以纸试之,20余层纸一划而破。
由于旱灾,政府决定在荆门漳河修一条水渠灌溉干涸的田地,正是因为这一工程发现了古代墓葬,而在墓主的棺木中也就发现了越王勾践剑,但是这个墓主并不是越王勾践,为何越王勾践的配剑会落到他人手中,并成为他人墓中的陪葬品,这其中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这可能是一个炒冷饭的话题!但我相信,依旧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对这个话题有着谜一样的兴趣——湖北省博物馆所展出的越王勾践剑是真品吗?我常与好友分享湖北省博物馆时,总能听到”越王勾践剑是复制品、不是真的”此类声音。还曾有一个喜欢拍摄文物古迹的朋友骄傲的说,他见过真的越王勾践剑。
春秋越王勾践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鸠浅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琉璃,背面镶有绿松石。
越王勾践剑,因正面近剑格处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铭文而得名,这两行鸟篆文既如美丽的纹饰一般装饰了这把剑,也明确了这把剑是越王勾践的自用剑。因“卧薪尝胆”,成功复国的故事,勾践成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传奇人物,他的佩剑在2000多年后,又续写了另一个不朽的传奇。
1965年,考古队湖北省荆州市望山一号墓进行发掘时,意外发现一把沾满泥土的长剑,这把常剑保存完好,剑长55.7厘米,出土时寒光闪闪,剑刃仍很锋利,剑身满布黑色菱形花纹纹饰精美,镂刻最细处仅0.1毫米,间间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字剑柄,剑格乌黑,剑格两面铸有花纹,分别嵌有蓝色玻璃与绿松石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全国,但是随着剑的出土,人们不仅有了更多的关注,这凭古剑在地下埋藏2000多年,为什么没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