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行驶113公里,表显里程掉了289公里,实际行驶里程仅有表显里程的三分之一多。”这是北京一位新能源车主本周遭遇的糟心事,但糟心的远远不止他一人。如今,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续航里程400公里以上已成为主流。
据湖南高院4月19日消息,近日,常德市鼎城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小陈因代驾需要,在网店购买了一辆价值1599元的小型折叠电动车。店家宣称该电动车续航里程80公里,小陈收货后实测其续航里程仅40公里左右,还发现该款电动车的合格证所载续航里程就是40公里。
近些年来,电动自行车凭借其超高性价比、便捷环保等优势,成为许多消费者短途交通的首选。然而这位成都的男子购买的电动自行车续航里程却仅为商家承诺的一半,商家不承认是质量问题不予退货,男子一气之下遂以电动自行车存在质量问题为由将商家告上法院。
其实市面上任何一款电动车,其续航里程数值往往都会小于厂家标称续航数值,当然,这也不能说明厂商是在“撒谎”,这完全是因为测试条件不一样,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路况多变,天气不定,这些都会导致实际续航里程的下降。
11月1日,裁判文书网公开的一份裁定书显示,北京新诚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购买的Model3长续航版,官宣信息与销售人员均称续航里程为668公里,而车辆显示的续航为520公里,实际驾驶续航约为4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