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探寻齐长城”网络主题活动在济南启动。来自中央和省级主流网络媒体的20多名编辑记者,将在四天时间内走进济南、淄博、潍坊、青岛,实地探访齐长城“首批齐长城特色展示点”“首批齐长城风景道典型段”,并以齐长城文化为轴,深入挖掘各地探索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经验做法和突出亮点,全媒体多层次、全方位展示各地保护齐长城创新性举措、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文化“两创”推动乡村振兴的成绩,以点带面深入宣传山东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的生动实践。
济南长清区孝里街道向南,沿着国道G220行走约8公里左右,穿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筑的渡槽之后,在广里村北、路的右侧,有一长方形的土堆,普普通通的田野上一高台,路过的人没有人会留意,但土堆前的几块石碑却提醒人们,这就是26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之间的天堑——齐长城的起点。
6月17日下午,室外温度34℃,济南市长清区齐长城起点考古发掘现场,在几张简易的黑色遮阳网下,考古队员握紧手铲,一道一道刮开土层。6个形状规则的探方内,土层色差清晰可辨。“最上面两层是耕土层和垫土层,我们已经发掘到了东周文化层。
齐长城是“中国长城之父”,是中国长城文化的源头,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宏大的文物古迹之一。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长城,西起黄河,东至黄海,东西蜿蜒千余里,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建筑宏伟,规模壮观。
横亘于祖国北方的万里长城,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八大奇迹之一。但是,我们并不仅仅拥有万里长城,在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之前,还有一段更为久远的长城已经完成,它是横亘在山东境内的齐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