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羽佳/整理“娜塔莎之舞”是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一幕经典场景,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俄国人东方与西方“两种灵魂”的撕裂。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建华教授以这个现象为切入点,介绍了俄国史学界在语言—文化转向背景下的改变,并为论述了该如何建立“中国的俄罗斯学”。
翻开俄罗斯外教娜塔莎(Наташа)的微信朋友圈,置顶的是一组古风写真。照片中的她,身着一袭华美汉服,扎起发簪,画上花钿,或团扇遮面,或撑把油纸伞,在大雁塔下笑靥嫣然,裙裾飘飘。“来中国教俄语是我最初的梦想,做中俄文化交流使者则是我毕生的梦想。”娜塔莎说。
今年开始了一场阅读上的俄罗斯之旅,选择了三本关于俄罗斯的书籍,并同步开始阅读。这三本书分别是理想国译丛的《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和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以及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托尔斯泰众生三部曲 译林出版社 2024年3月版 《战争与和平》 张捷 译 《安娜·卡列尼娜》 草婴 译 《复活》 力冈 译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作为最被中国读者熟悉和喜爱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再现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俄国社会与精神图景,高超的心理描写
2021年,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百年院庆之际,病重的图米纳斯为其导演了《战争与和平》。这是他留给深爱剧院的最后礼物,如今被我们在中国的剧场里打开。长达285分钟的演出谢幕时,一位扮成托尔斯泰的演员,缓缓从所有人面前走过,又转身回望一切。
◎陆大鹏如果你对一个民族或一个文明感兴趣,很有必要找一本合适的通史来读一读。这样可以帮助你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先有建筑骨架,然后慢慢添砖加瓦),快速地了解来龙去脉。在我看来,通史有很多种类型。一种是学术型,比如各种“剑桥××史”“牛津××史”,我最近就在读《新编剑桥印度史》。
庄园如同俄罗斯文化的曼妙符号,在普希金诗歌、屠格涅夫小说、列维坦油画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歌剧中时常浮现。2023年12月13日,一场名为“艺术家书写艺术家”的展览在俄罗斯阿布拉姆采沃庄园开幕,一系列艺术家创作的肖像描摹出彼此眼中的同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