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倪 浩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城市和地区试行两年后,于今年12月15日开始推广到全国,对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未退休人员全面开放,这意味着中国在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AI畅想“家”| 老有所养 如何让幸福“加码”?3月8日的“部长通道”上,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在回答“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回应人民群众的养老关切”相关问题时表示,将持续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格局。
中新网廊坊12月21日电 (宋敏涛 刘伟)“老龄化带来的不只是人口结构变化,而是整个经济社会文化的重塑性转变,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20日,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吴玉韶在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研讨会上表示。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老人”的服务供给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2025年北京两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市民政局局长佟立志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就如何服务好“老老人”、做好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工作等民生关切进行了详细回应。
央视网消息:养老是每年全国两会都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老龄人口众多,也是因为养老是我们每个人都迟早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今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广大群众都关心什么养老话题,代表委员又将如何围绕养老建言献策?系列报道《两会我关心》来关注养老。Q1:你身边的老人都怎么养老?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城市和地区试行两年后,于今年12月15日开始推广到全国,对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未退休人员全面开放,这意味着中国在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亲爱的朋友们,养老问题在当今社会的热度持续攀升,已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2024年财政工作,研究布置2025年重点任务。
文|默达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养老话题反复被提及:入选十大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十余次,多位代表委员提案关注,被带上“部长通道”。其中既包括“养老服务”“老年医学”等老话题,也有“适老化改造”等热点关注,还包括“养老科技”“老年金融”等新面孔、新提法。
养老,关系百姓福祉,也是每年两会必谈的关键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13次提到“养老”。在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中,多项任务涉及养老相关工作,包括养老金融、养老照护、养老消费、适老化改造等领域。面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大国养老未来如何应对?
《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在这一趋势下,养老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养老服务行业被奉为“朝阳产业”,一批养老服务“中间人”应运而生。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9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有关举措。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表示,《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针对制约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提出了系列改革创新举措。
每年的全国两会,养老都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当前,老年人的生活有哪些方面的改善?未来,有关养老,我们还可以有怎样的期待?在参会间隙,总台央视主持人陈伟鸿视频连线了一位老人,他们聊了些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郑州1月20日电 (记者 韩章云)正在举行的2025年河南省两会上,增强老龄健康科技和产业支撑,推动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银发经济带动消费,让老年人“智”享晚年,受到人大代表的关注。
养老服务“中间人”行业目前还处在发展初期,尚缺乏相关规范和标准,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表面上是为老年人办好事,为老年人谋福利,实际上却一心想着老年人的钱包,不仅服务质量难以保障,还很可能干出骗老、坑老、害老的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