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今天,我们继续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聊一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哪些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圆桌对话】编者按2023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并以“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质作出鲜明概括。体用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范畴。如何理解“体”“用”的相互关系和体用观的内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体用辩证法”——深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圆桌对话】光明日报记者 王琎 冀文亚编者按2023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并以“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质作出鲜明概括。
杨洪源,男,1989年7月生,中共党员,哲学博士,2022年6月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哲学研究所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秘书长。
4月18日,第二期“培远论坛”暨“社科青年思享会”现场,主题为“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供图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杨博(左)在考察杨柳青民俗。受访者供图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吕鹏(左一)在考古现场对动物遗存进行鉴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11月7日主持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强调,“要立足更好服务和支撑公共决策,加强专家参与公共决策行为监督管理,完善体制机制,规范流程标准,强化全过程管理,营造人尽其才、富有活力、风清气正的专家参与公共决策环境”。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从“结合”的前提和结果,“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等方面,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历史必然和重大意义。
近日,由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深圳大学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课题组、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性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召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就文化建设的诸多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廓清思想认识、明确前进方向,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丰富系统、论述深刻厚重,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