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南京市第一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古政区名金陵、建业、建邺、江宁、白下、秣陵、湖熟、应天、南京、棠邑、六合、江浦、溧水、高淳古聚落名钟山、梅花山、富贵山、九华山、清凉山、雨花台、狮子山、栖霞山、幕府山、汤山、祖堂山、方山、牛首山、三山、桂子山、冶山、老山、燕子矶、秦淮河、金川河、
南京,今天一般特指江苏省南京市,它从明朝初期就开始称“南京”,明成祖永乐皇帝迁都北京顺天府后,南京仍然得以保留;清初改南京为江宁府,但民间一直习惯称为南京、南都。字面上讲,南京的意思是“南方或南部的京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南京的地方,并不是今南京。
近日,南京市地名委员会公布南京市第一、二批历史地名名录已经经过批准呼吁社会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南京的历史地名资源南京市第一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古政区名金陵、建业、建邺、江宁、白下、秣陵、湖熟、应天、南京、棠邑、六合、江浦、溧水、高淳古聚落名钟山、梅花山、富贵山、九华山、清凉山、雨花台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我是在自己还是个小女孩时第一次知道南京的暴行。故事是我的父母讲给我听的。他们曾经历多年的战争和革命年代,后来才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大学城当上了教授,有了一个安定的家。他们从未忘记中日战争的恐怖,他们也希望我不会忘记。
关于南京保卫战,很多人知其一不知其二,以为是唐生智抵抗不办,其实并非完全如此。笔者在抗战胜利60周年时,采访了曾亲历这场战斗的彭晓春先生,得出一个关于国军血战南京的印象。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寇开始向我中原大地猖狂进攻。11月中旬,日寇攻占了上海,国军被迫全线大撤退。
幸存者后代在记忆传承行动卷轴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除署名外,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供图)上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幸存者照片墙上,又有两个灯箱接连熄灭,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幸存者只剩78人。
本期大讲堂邀请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南京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南京出版社社长,南京市地方志学会顾问,南京市城市文化研究会会长卢海鸣,以“虎踞龙盘今胜昔——‘名号之都’南京的故事”为题,解读了南京历代名号的历史背景、人文内涵,剖析了这些名号的社会影响和现实意义。
在南京市档案馆收藏着这样一份档案编号为31-1025的市民呈文。它是由当时已经80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哈马氏于1945年11月2日向时任南京市长马超俊的呈文,文中所述内容可以说字字血泪,是对日军在南京所犯暴行的无声控诉。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相关档案的保护研究传承工作正在持续进行。昨天,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再次开放特藏库,让公众能够近距离观看到珍贵的档案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