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安全框架的概念: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美国彻底掌握了中东的主导权,从而建立了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军事平衡为基础,以沙特为经济金融中心、以以色列为政治军事中心”的一个安全框架,1974年,美国与沙特等逊尼派国家签署了一系列经济、安全协议,从而在中东安全框架的基础上确立了“美元本位制”。
3月23日,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在访问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时表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相关方谈判已接近达成最终协议,如果美国以现实的观点和现实的方式处理此事,伊朗准备在核协议成员国在场的情况下宣布这项协议。我不知道这是在宣布喜讯,还是在提醒美国——“要是还想制裁我们伊朗,你晓得怎么办了吧?”
伊核协议相关方第八轮谈判在维也纳继续举行 摄影/新华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2月8日开始,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相关方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重启关于美伊恢复履约问题的第八轮谈判。一段时间以来,包括美国和伊朗在内,有关各方表态积极,甚至提出了“2月底达成协议”的目标。
当地时间20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理事会会议。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在谈到伊朗核问题时说,伊朗浓缩铀库存持续增加。据伊朗媒体报道,英、法、德三国在本次会议上会努力推动通过一项反伊朗决议,决议旨在谴责伊朗未能在发展核计划的过程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据观察者网报道,6月5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上,各成员国就英法德提出的推动对伊朗施压的决议进行表决,中俄投下反对票,印度、沙特、土耳其等12个发展中国家弃权,另有20国投下赞成票,最终决议获得通过。
外媒此前表示,伊朗停止增加其丰度为60%的浓缩铀库存的条件是西方大国放弃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上推动针对伊朗的决议。但据路透社报道,英、法、德等国已在20日正式向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提交了相关决议草案文本,这一决议草案定于21日付诸表决。这将对伊朗核问题产生怎样的影响?
至今天为止,俄乌掀起的东欧战火已经打了37天,在此期间此事件深刻地影响到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个点,就是美国为了制裁俄罗斯寻求跟伊朗和委内瑞拉改善关系,尽快促使这两个国家的石油能源能进入全球市场,替代俄罗斯石油的份额。
△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资料图)6月5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上,法国、英国、德国就伊朗核问题推动通过对伊施压决议。理事会35个成员国中,中国和俄罗斯对决议投反对票,南非、印度、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等12个发展中国家投弃权票。
近期,伊朗核问题再度成为国际焦点。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多次警告称,若伊朗核设施遭到袭击,中东将陷入“全面战争”。与此同时,美国情报机构披露以色列可能在未来数月对伊朗核设施发动打击,特朗普政府则重启对伊“极限施压”政策。多方博弈下,中东局势紧张程度持续攀升,地区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本报特约记者 王 逸据《以色列时报》19日报道,当地时间18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以色列议会发表讲话,称10月26日以军对伊朗发动的空袭行动中,伊朗核计划的“一个特定组成部分”被击中。但内塔尼亚胡警告称,伊朗通往拥有核武器的道路尚未被阻断。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与伊朗之间冲突不断,以色列曾数次威胁打击伊朗核设施。当地时间12日,以军称或对伊朗核设施发动袭击,目前处于准备阶段。以色列为何在此时重提打击伊朗核设施?以军此次会采取行动吗?当前局势下伊朗又将如何应对?
是出于什么考虑呢?对美国有什么好处?海外网5月9日电 当地时间8日下午2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并将对伊朗实施最高级别制裁。美媒报道称,当天早些时候,特朗普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通话中提前告知了他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