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论坛围绕“如何在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实现理论创新”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讨,旨在探究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理论创新的价值与意义、路径与方法、典范与案例、挑战与趋势,来自全国知名高校和中小学校的4位嘉宾、19位高校学者、8位中小学校长,分别进行了致辞、主题演讲、互动点评与专题总结。
作者:高杭、李思尧(分别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理念的重要交汇点。
原标题:《当燃青春》走进人大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创新联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广东省广播电视局指导,腾讯视频出品的网络综艺节目《当燃青春》自播出以来,引发了大众的高度讨论,尤其受到年轻群体、高校学子的欢迎。
2021年是“十四五”、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之年,教育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引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以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取得重大成绩。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关键在于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好地被青年人接受。应以“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铸就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精神坐标,把思政课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新命题。笔者认为,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赋能驱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更好满足他们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需要与时俱进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对此,齐鲁师范学院教授林松柏提出了“能力范式”教育教学理念,这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非常契合,其著作《基于能力范式的教学改革理论创新和实践》一书,便是立足师范教育给出了经过一线实践检验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4月21日-22日,由广东教育出版社课程教学研究杂志社、广东教育学会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广东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广东教育学会综合实践与劳动课程专业委员会、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南方科技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北京清北课堂教育科技院联合主办的“新课程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南方科技大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