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2024年1月8日A15版。2023年医保目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执行。此次国家医保目录调整涉及肿瘤、新冠、抗感染、糖尿病、精神病、风湿免疫以及罕见病用药等用药。南都健闻记者注意到,司美格鲁肽此前已作为降糖药进入医保目录,此次也成功续约。
首先肥胖受遗传影响的可能性较大,调查显示,60%—70%的肥胖者有家族史,其研究表明,如 果父母中有一方肥胖,肥胖的风险是 40%,父母都是肥胖者的话, 那么后代的肥胖的可能性可达 80%。运动减肥的方法。
减肥。。。如果你对自己减肥已经失去了信心,不妨求助专业的医生看看吧。目前,临床医生常用的减肥药有以下几种:一、奥利司他:1、非中枢性作用减重药,是胃肠道胰脂肪酶、胃脂肪酶抑制剂。2、通过减慢胃肠道中的食物脂肪水解过程,减少对脂肪的吸收,促进能量负平衡从而达到减重效果。
“不吃不见瘦,一吃就长胖。”这是不少减肥人士的吐槽。出于健康或审美目的,减肥似乎已成为一场全民运动,只是比我们想象的困难许多。无论是人体的“节能”设计,还是个体体质差异、策略选择、“越减越肥”的怪圈,都需要人们有更多的认知储备,付出更长期的努力。
肥胖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不仅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还会导致青少年人群的心理问题,其危害不可小觑。因此,各种各样的减肥产品应运而生,减肥市场鱼龙混杂,那么,究竟哪一种减肥产品最靠谱?
肥胖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慢性、复发性和进行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定义为体重指数(BMI)≥30 kg/m2,而中国肥胖工作组将超重定义为BMI≥24.0 kg/m2,将肥胖定义为28.0 kg/m2。
“5月不减肥,6月徒伤悲”,这句流传甚广的话,道出了许多人在春天减肥的紧迫感和决心。随着《热辣滚烫》热映,减肥再度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在当下,“以瘦为美”几乎成了大众审美观中的“元规则”,身材也成为了更多人焦虑的源头。但是,盲目追求瘦真的健康吗?减肥是为了什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管营养师蔡晶晶,她表示,大体重的人减肥要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其次才考虑有效性,他们减肥时应先进行体检,根据身体的健康状况制定减肥方案,不可盲目采取“运动+节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