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不闻人之非,目不视人之短,口不言人之过。”出自林逋《省心录》。意思是耳朵不去探听别人的错处,眼睛不去盯着别人的短处,嘴巴不议论别人的过失。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者,沿途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揭示了一种智慧的处世哲学——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宽容。
【1】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明·唐寅《警世》在纷扰复杂的人世间,流言蜚语、是非恩怨如同夏日的蚊虫,嗡嗡作响,扰人心神。而唐寅却以超然物外的态度,告诉我们,面对这些纷扰,要学会忍耐,学会“半作痴呆半作聋”。
温馨提醒:四书虽然时有智慧之语,但整体上语言陈旧,观念有毒,孩子可以不看。无意,勿必,勿固,勿我 君子不器 和为贵 和而不同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道不同,不相为谋 言必信,行必果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领导干部学国学组委会主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理事,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长,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副会长,中宣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宣讲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解读嘉宾。
□赵宗符 13·17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解:孟子说:“不要做那些自己不屑做的事情,不要欲求那些自己不屑欲求的东西,这样就可以了。”一个人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的自我管理,就是系统不同层次间的一个互动。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是“四书五经”之一。它对于中国的文化、哲学和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和演变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孟子的思想主张着重于人性的善良和追求道德的完美。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常见的各种恶劣行为都是环境和教育的原因。他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
有一颗超脱心,你会更淡然;有一颗自知心,你会更清醒。这30句让人大彻大悟的诗词,读完瞬间清醒,首首看透人生,再忙也要读一次,让你摆脱精神内耗!01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眞山。——杨万里《晓行望云山》释义:忽然他发现有一座山峰向上升,于是在对比之下,知道那不动的山,才是眞山。
在新征程上,年轻干部重任在肩、大有可为,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牢记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持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刻苦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为党分忧、为党担责,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中,一群人混迹在旅店中,对当今大事高谈阔论,畅快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何其潇洒。在春秋战国时,就有这样一群人,将自己的思想大声表达出来,有的还写书,像孔子、孟子、墨子等,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几千年的文明传承,清正廉洁已作为对为人处世、为官从政的重要要求,已铸成我们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始终在不同的时代熠熠生辉。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唯有清廉,才能扬起青春的风帆;唯有清廉,才能为人生谱写不朽的乐章!心灵为本,勤掸“思想尘”。古人云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