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榫卯结构,相信家具人都不陌生。还有人说:中国人丢弃了榫卯,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话说当年,有几个号称对中国文化颇有研究的日本学者,得意洋洋地对外宣称:“中国大陆已经不可能找到唐代的木构遗存了,要想看,只能去我们京都、奈良!”
何为榫卯(sǔn mǎo)?一种充满中国智慧的传统木匠工艺,榫卯结构诞生于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华夏建筑文化的精髓所在。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来的部分称为“榫”,凹进去的部分叫做“卯”,榫卯相契合,从而使木头与木头完美衔接,展示了中国古人的超凡智慧。
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钩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等。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
不用一颗钉子、一滴胶水就能造出一座 3 米长木桥;榫卯,是在木头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的部分叫榫,凹进的部分叫卯,在木头上打磨出这两个部位之后,可以不使用钉子、螺丝等金属物件加固连接,这种结构体现出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榫卯结构是榫与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这种组合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这也是古建筑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却不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