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胡孚琛教授在“丹道法诀”讲座中,曾提出“易筋经”源于秦汉方仙道导引术,是少林结合《千金方》中“天竺国按摩图”和“老子按摩法”创编于唐宋年间。这种说法比较中肯。至于是不是按照“千金方”导引术改编,却不一定,因为汉朝到魏晋导引术非常流行。
国家体育总局推荐的健身气功中,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最为流行。其中国家体育总局推荐的易筋经版本有十二势,包含韦陀献杵3式,摘星换斗势、倒拽九牛尾势、出爪亮翅势、九鬼拔马刀势、三盘落地势、青龙探爪势、卧虎扑食势、打躬势和掉尾式。易筋经版本也很多,有些还将洗髓经合在一起。
熊氏易筋经是指20世纪初武术家熊长卿家传易筋经。他曾是清朝武官,从小学习易筋经和武术,并通过易筋经改变筋骨。曾任孙先生国策顾问。易筋经版本众多,熊氏易筋经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多数易筋经版本都是以丰富易筋经招式为原则,熊式易筋经则以简略为主,强调固定姿势,强调呼吸。
韦陀12势,也称“易筋经12势”。与“八段锦”、“八部金刚功”齐名。均选编自达摩易筋经12身图说。12身图说,即人体所有的12种身位,计234个姿势,24种身法、手法与呼吸法。现在流行的八段锦和易筋经12势,多为体育总局,通过招标、评选而发布的套路。
武式易筋经是练气脉,让气脉游走全身,那这两个是互相相辅相成的动作。那有十二个动作,每一个动作要做四十九下,所以一松一紧要算一下,第一个动作要做四十九下,第二个动作也要做四十九下,每个动作,一松一紧就是一下。
在武侠小说中,《易筋经》是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武功秘籍。现实中,《易筋经》是一种内外兼练的养生功法。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势,即韦驮献杵、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