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工程自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建设历程,创造了百万人口迁移的世界壮举,形成了内涵为“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的三峡移民精神。
□中国水利报社采访组2023年6月15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长江北岸。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快速行驶,车窗外飘洒着雨滴,长江静谧流淌,大型货轮不时驶过,漫山遍野绿油油的果树,和岸边依山而建的县城,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
我第一次听说三峡移民回迁,是北京奥运会的那年夏天。为了躲开京城的热闹,我从重庆乘船顺流而下。在奉节,我每天都会经过白帝城,爬上夔门峡的山壁,那里有一座八角亭,是长江上游最后的信号台。那年,三峡库区的水位还没涨到最高线。
长江商报消息他们和我们共建生态长江,本报记者用镜头记录——丙申年早春三月,在长江西陵峡的江畔,粉红的桃花和洁白的李花争相开放,漫山遍野的橙子树上挂满了硕大的果实。刚在果园里做完农活的西陵峡村村民郑良英赶回家里给丈夫韩永江张罗起午饭。
十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片土地发生的变化被卫星记录。三峡大坝巍然横亘于悠悠江水之上,从太空可见沿坝顶直线向东北三四百米,就是许家冲村。许家冲村是最早一批三峡移民新村,建村之初一片荒芜。“竹喧归浣女”曾是江边的美丽风景,但同时,大量含磷洗涤剂直接入江,污染了水质和生活环境。
千余重庆移民 在泉安居乐业本报讯(记者张晓明 通讯员曾小义)日前,重庆市移民局及万州区政府等相关部门人员,到泉州市对接“十三五”期间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考察组深入晋江市西滨镇思进村详细了解三峡移民安置等工作,并和泉州市就进一步深化对口支援,加强经济合作与交流进行探讨。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编者按:回眸建党百年,江苏是一片红色热土,也是一片发展热土。值此“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今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我们循迹探寻一些江苏籍革命英烈的家乡,实地探访当地小康社会建设的成果,以此致敬先驱、告慰英烈。户户住楼房,出门水泥路。图为潮北村现状。
:“许家冲村的污水处理厂让我印像深刻,作为一个移民村落,能够早早把这一点考虑进去,体现了政府在移民安置方面的长远规划和人文关怀。”在台湾东森新媒体记者任以芳眼中,宜昌三峡移民安置工程充满了暖暖的“温度感”。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外观 本文图片均由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提供东汉灰陶庖厨俑“三峡外迁移民第一人”徐继波捐赠的外迁船票以身殉职的巫山移民干部冯春阳生前用品以身殉职的巫山移民干部冯春阳生前用品正是三峡库区最美的时节,高峡出平湖,碧绿长江滚滚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