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872年8月11日,在上海黄浦江码头,一艘蒸汽轮船汽笛长鸣,缓缓出港,载着30名10到15岁之间的小男孩,驶向大洋彼岸的美国。他们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官派留美幼童。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凋敝的中国乡村。在被选派赴美之前,很多孩子甚至从来没有到过县城。
中国各朝代服饰特点鲜明商代服饰材料主要为皮、革、丝、麻,样式多为上衣下裳,颜色以黑、白、红为主。周代服饰制度逐渐完善,确立了上衣下裳、深衣、冕服等基本样式且等级区分更系统化。战国深衣和胡服流行,深衣连属上下不相连的衣和裳,胡服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短衣、长裤和靴为主的服饰。
古人为什么穿长裙?他们就不怕弄脏地板吗?当我告诉你答案时,你可能都不相信我。文/小李的历史观风一吹,衣服随风飘扬,犹如彩衣羽毛的舞蹈。经常看古装剧的人都知道,在古代,人们尤其是皇宫里的女子,大多都是穿着长裙,真的很好看。那么古人为什么要穿长裙呢?只是为了好看和好看吗?答案是不。
故乡——短衣与长衫在绍兴的鲁迅故居中,可以看到鲁迅的祖父周福清与两位祖母的画像。画像中,周福清身着清代青色官袍,峨冠博带,头戴素金色顶戴,胸前有补服,项上挂着长长的朝珠,两位祖母着红袍,也是宽袍阔袖,头戴花冠,雍容华贵。
汉族,这个又被称华夏民族或中华民族的古老民族,其名字中的“华”,便是来自她美丽的肌肤——服饰。“今天的中国人,大多数都认为自己是汉族,可是他们毕生都没见过自己的民族服装。甚至,在许多国人的心目中,汉族从来就没有民族服装,穿民族服装是少数民族的特色。”
1972年,当为期三个月的考古发掘结束时,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的考古队员们仍然兴奋不已,在随后展开的清理工作中,他们发现了十几件保存完好的西汉服饰,从而为后来者,打开了一扇窥视2000年前中国古人服饰穿着的审美之窗。
“衣食住行”是汉语言中为人们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四字格成语,表明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生活物质需求。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的服装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家境宽裕的居民,男人一般穿侧面开襟的长袍,妇女穿紧身旗袍,富裕人家的衣料多为绫罗绸缎。
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强调男女有别,两性间不可太亲近,更加不能随便往来,即使同为夫妻,两个人之间也不能太多随意,不能在一起洗澡,甚至于晾晒衣服的衣架都要分开;婚后的妇女回到娘家,自己的兄弟也不能与她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女子出门必须遮蔽得很严⋯⋯如此等等,都表现出极强的禁欲主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