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糍粑很受桂林人喜爱。在过去,打糍粑是家里的一件大事,糍粑怎么做怎么吃的方法也有很多。27日上午,在穿山街道樟木村内,两个壮汉手持杵棍,上扬,直落,反复在石臼里捶打,站在一旁的村民忍不住一起加油鼓劲。
寒冷的冬季,除了跟“热乎乎”的美食很配,跟“糯唧唧”的食物也是极搭的。 今天咱们做一道糯米糍粑,这道糯米糍粑不需要炸制,也不需要揉面,做法是真的简单,关键是这样做出来的糯米糍粑,放多久都不会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做的吧!
春节是仫佬族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谈到对春节的印象,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广西天龙泉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银书对记者说,最期待的就是全家一起吃的那顿年夜饭:“每年都会花很长时间准备,辛苦工作了一年,就等这个时候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坐在一起聚一聚。
剪窗花、打糍粑、写春联、挂灯笼……眼下,广西桂林兴安县湘漓镇的村民们正用各类民俗活动喜迎新春。其中,打糍粑是广西桂林农村里最喜庆、最具仪式感的年俗活动,无糯米不过年,无糍粑不拜年。制作糍粑虽然看似简单,但选用不同的原材料,最终的口感会相差很大。
中新网桂林1月19日电(周利朔 蒋丰慧 涂丽莎)“唱山歌嘞,这边唱来那边和……”1月19日,在广西桂林市大河乡大村村里,来自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尼日利亚籍研究生Jack,一边体验打糍粑,一边唱山歌为自己“鼓劲儿”。图为外国友人体验打糍粑。
广西新闻网防城港1月21日讯(通讯员 黄翔 苏葵 郑金蕊)防城港市防城区百姓在大小节日里都喜欢做糍粑,吃糍粑。特别是春节,每年腊月二十七、二十八,防城区峒中镇瑶族群众家家户户就开始做糍粑了,特别是木鳖果糍粑。当地群众在制作糍粑。
北方腊月打糍粑,而在广西,这种糯米蒸熟捣制的食品却常能在一年四季与人相遇。千百年来,当地壮乡人以水稻为主食,每当水稻丰收之时,打糍粑、尝新米,便成为天等人民秋收的重头戏,寓意五谷丰登的五彩糍粑也应运而生。
来源:中国新闻网 3月15日,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江底村,瑶族妇女在田间采摘艾草。潘志祥 摄3月15日,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江底村,瑶族妇女在挑选艾草。潘志祥 摄3月15日,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江底村,瑶族妇女在小溪边清洗艾草。
▲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捶打成糍粑。 ▲做好的豆粉粑,香味扑鼻。 ▲花生被碾子碾成细末。 ▲花生、芝麻、黄糖等材料一一准备妥当。 ◥在荷塘凉亭中,几位好姐妹一起开心地包豆粉粑。 中国人在舌尖上的智慧,总是令人惊叹。朴素的食材,朴素的制作方式,也能烹饪出令人回味无穷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