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章次公,祝味菊,陆渊雷,秦伯未,曹颖甫等先生皆是上海名医,1917年由丁甘仁等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在沪成立,标志着中医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民国时期社会依然是动荡不安,而上海中医界却引领全国首屈一指,主要原因是沪上百花齐放名医辈出,从《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理论的
为纪念曹颖甫先生遇难84周年,12月4日至12月5日,江阴市中医院医疗集团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中西结合学院、江阴市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医院经典病房、江阴市博物馆联合举办大型经方义诊活动。
按:前些年,梁冬与徐文兵的对话节目《国学堂》,提出了一个观点,一个口号:中医太美,中国文化太美!如何美?词不尽言,音不尽意,你只有走进其中,亲密无间,方知美不胜收。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中医理法方药,消除疾病,护养国民健康,特推出中医太美国医大师故事系列文章。
曹家达 ,字颖甫,又字尹孚,号鹏南,晚署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代表性医学著作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先生医案》,此外,还有《古乐府评注》、《诸子精华录》、《气听斋诗集词集》、《梅花诗集》、《古文骈文》、《丁甘仁先生作古记念录》等文学著作。
去年4月开始买了视频讲解稿正式开始跟着倪师学针灸伤寒论金匮。时经一年,虽说还是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是对付感冒咳嗽应该没问题的。由于体质原因,以前只要感冒了,最后都会支气管发炎咳嗽很长时间, 当初学中医的目的也是为了分辨感冒类型,尽量早点吃药不咳嗽。
在《伤寒论》教材中有治疗心阳虚的桂枝甘草汤证,方中仅有桂枝,甘草两味药,目测心阳虚是一个比较严重复杂的问题,区区二药是否有效不免让人疑惑,我们先看看仲景的原文:“发汗后,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发汗后可以理解为大量出汗后,包括药物性发汗和环境性出汗,患者手按胸部伴有心悸心慌的症状,首先可以明确的是仲景并没有提到心阳虚这个病证名词,现代中医理论根据《内经》“汗为心之液”,心阳可以蒸腾气血血液中的津液变化为汗液以调节体温,维持代谢。
上篇介绍的都是大量的理论书籍,但有的人可能是从实战开始,比如懵懵懂懂给自己或者家人开了几幅中药,竟然神奇的起作用了,然后突然就觉得中医无所不能,可以拯救天下苍生,然后到处去宣传中医,可是随着两三年走下来,会变得失望,因为中医没有那么简单。
根据田合禄教授在《黄帝内经》 五运六气理论以及《伤寒论》 六经病欲解时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中医太极三部六经” 体系 , 其中纵向三部有上中下三焦三部, 上焦部包括太阳阳明, 中焦部包括少阳太阴, 下焦部包括少阴厥阴, 正如章虚谷在《医门棒喝》 中所说:“上焦外通太阳、 阳明, 中焦外通少阳、太阴, 下焦外通少阴、 厥阴” 。
虽然很多中药都有着几千年的应用历史,并且已有了比较确切的研究,但直到现在,几乎每味中药都在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上存在争议,有的争议还非常大,比如人参党参之争,肉桂桂枝之争、甘草炙甘草之争、生制半夏附子之争等等。
导读:以表证为例,表证需发汗解表,但表证也分阳证和阴证,二者的发汗力度该如何把握?见到一个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脉浮紧的患者,估计大多数人都能开出个麻黄汤,见到一个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的患者,大家也能开出桂枝汤,但见到一个患者有表证但不典型的时候,到底是麻黄汤证还是桂枝汤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