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细心的学生将会发现,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论语》竹简亮相新版《中国历史》课本。让人惊奇的是,刘贺墓出土的竹简远不止儒家经典《论语》。2015年,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各类器物一万余件(套),轰动了全世界。
2011年3月,考古专家对海昏侯刘贺的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这项考古活动历时六年,总发掘面积大约有1万平方米,其中出土的钱币总计10余吨,20万枚;其中光是一号墓出土的黄金就有78斤,比其他所有汉墓出土的黄金总和还要多。
中新社南昌5月3日电 题:探秘海昏侯墓,与西汉“对话”中新社记者 李韵涵“第一次体验六博棋,虽只初步学习了玩法,但已经感受到这种棋的无穷魅力。”这个“五一”假期,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邀请游客体验两千年前的“桌游”六博棋。
一枚在海昏侯墓内沉睡两千余年的竹简,于清水中褪去污泥,在文物修复师的手中被轻轻“唤醒”,承载着西汉文明的简牍就此重见光华。海昏侯墓主是汉武帝之孙刘贺,该墓共出土各类文物一万余件(套)。在千年岁月中,墓室经历了地震坍塌、盗掘扰动等,这些掩于历史尘埃之下的文物如何与世人重新见面?
《智(知)道》篇题简“起智道廿一”[科技实证]2024年,北大简帛中心通过 超景深显微技术 ,从海昏侯墓5200枚竹简中完整复原《齐论语》22篇,其中包含失传1800年的 《知道篇》 与 《问王篇》 ,竹简表面检测到 汉宣帝时期特有松烟墨痕 ,证实为刘贺被废后携至南昌的宫廷藏本。
开学伊始许多初一学生看到了新学期教材有一个新变化也许会让江西学子颇感兴奋和自豪南昌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论语》竹简第一次出现在教科书《中国历史》中2024年秋季义务教育教材迎来全面改版,改版后的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中南昌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论语》竹简作为讲述孔子
来源:光明日报 袁龙辉在对漆耳杯缺口处进行补配。 成奔摄/光明图片 江宇在对一件修复中的博山炉进行缓蚀封护处理。 成奔摄/光明图片 王雨夕在为一件修复中的漆盘补色。 成奔摄/光明图片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藏品云兽纹漆盘。
海昏侯刘贺读的《齐论语》与我们所熟知的《论语》有何不同?“疾痿,步行不便”的侯爷是如何养生的?堪称古代桌游、风靡春秋战国至汉代的“六博”棋怎么下?……5200余枚从海昏侯墓中出土的竹简,或许能带我们穿越到西汉,揭开被尘封的历史之谜。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距今两千多年的“乘法口诀”如何被相继发现、破译?“里耶秦简”为何被称为“我国21世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和解读秦朝的“百科全书”?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打卡”,除了满屋黄金,还有哪些珍贵的文字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