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煲汤,茯苓这种常用祛湿健脾宁心的中草药,也就成为了人们药食同源的常用汤料。昨天写了一篇关于茯苓的文章之后,有朋友特地询问茯苓茯神有什么不同。所以今天我打算再和大家聊聊这味一身是宝的茯苓,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言语剖析它们之间的不同。野生的茯苓长什么样,相信大多数人是不清楚的。
“千年茯苓,延年益寿”,这句流传在民间的老话,你一定不陌生吧?传说只是传说,茯苓究竟有没有那么神奇,还得从它的生长环境说起,不同于一般植物,茯苓并非扎根于土壤,而是寄生在松树的根部,你瞧,幽深的原始森林里,参天古树遮天蔽日,阳光透过层层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就在这静谧的地下世界,茯苓依附着松树的根系,汲取着养分,悄然生长。
预计第一批能采挖约10万公斤 华声在线8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雷鸿涛 通讯员 胡江勇)昨天,会同神农大健康产业园茯苓种植基地,首批茯苓开挖。基地里,10多人顶着烈日忙碌。技术员吴朝平抱着刚从地下挖出来的鲜茯苓笑呵呵地说:“这个茯苓足有20公斤,能卖200到300元。
长汀县是马尾松大县,全县有190多万亩,每年都有采伐指标,但采伐后的松树兜是个难处理的坎,松树兜由于有松脂的存在其腐烂时间要很长,既影响劳作和树苗生长,又容易引来松树害虫“松墨天牛”,还长白蚁,刨出来当柴火烧更是费时费力成本高。2018年,县林业局联合长汀鸿鑫食用菌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尝试利用松树兜种植中药材“茯苓”获得成功,去年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全县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从目前的采收情况看,每亩纯收入可达3000多元。种植“茯苓”的树兜会快速降脂腐烂,培肥地力。
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通讯员 陈全胜 覃佐丹 涂明5月15日,记者来到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冯岗村,只见村民们正忙碌地将经过处理的“病树”段放入预先挖好的沟壑中,细心地接种茯苓菌种。田间地头,一幅生机勃勃的劳作图景正徐徐展开。
在我们我国,一种生长在松树下的宝贝产品叫茯苓,这一种被称为“伏灵”的产品不仅在中药中有重要作用,也可以作为食品食用,因为它的出现,让世间还算有用的药材中扮演了一位重要角色,正所谓是“九仙桃镇玄仙,青丹参把命延,茯苓丸轻身”。
茯苓。视觉中国|图一峡河这地方,一直有种茯苓的传统。种茯苓这事,也不是多么挣钱,山坡上烧火,主打一个取材方便。一河两沿的山上,野火烧不尽,风雨吹又生,松树强势得斧头都得退避三舍。现在采用的方法当然是人工种植了,又科学又高产。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吴承坤 近年来,贵州省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吩咐的禀赋,全省各地狠抓林下经济扩面、提质、增效,全省林下经济利用面积从2018年的1814万亩增长到2020年的2203万亩,增长21.4%。
近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巴乡南列村迎来了茯苓的丰收时节。沿着树根挖开一个个小土堆,取出埋在里面的袋料,经过农户的简单处理后,袋子里的新鲜茯苓破土而出,地里堆放着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的松茯苓,再经过搬运,送入当地的收购点进行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