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某因有资金需求,在微信向自称是“某安某普”的业务员申请贷款。今年4月,王某急需资金周时接到一陌生电话说可以提供贷款,十分钟便可以审批,于是王某根据对方的指引,把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银行卡流水截图给对方,但对方称王某的资质不达标,需要通过“刷流水”的方式提高贷款申请的通过率。
接过男子递来的身份证件和银行卡,工作人员按照要求开始为其办理业务,但系统提示该卡交易异常,工作人员立刻将情况告知了银行经理张敏捷,张敏捷查看银行卡流水发现当天该卡从不同渠道陆续收到14万余元,又先后转出29800元、49850元,询问男子交易情况时对方始终含糊其词,张敏捷意识到情况一定不简单,立即联动临平区公安分局临平派出所民警前来核实。
近年来,“无抵押、无担保,正规公司、当天放款”“内部有人、特殊渠道”“洗白征信、免费办理、无条件放款”……贷款黑中介的各种花式招揽广告不知不觉通过电话、广告、网上传播等方式不断充斥在我们的周围。案例介绍2023年4月20日,李某因企业急需资金周转,到农行广东中山市某支行申请贷款。
“房子评估下调、原贷款到期或续贷要补本金客户,额度上限2000万,最高可做评估价1.5倍。”贷款中介饶明(化名)近期开始在各大社群转发文案,进入了年底冲业绩的节奏。年末,到了银行冲刺业绩的关键时点,第一财经记者发现,不少不法贷款中介趁机加大营销“造势”。
“正规机构,无抵押、无担保,当天就可放款”“内部有人,特殊渠道,可无条件放款”……当前,不法贷款中介将目光瞄向征信有问题或对于贷款业务、流程不熟悉的群体,谎称有内部渠道和专业手法可以降低贷款条件、提高贷款额度或加快放款速度,诱导借款人办理贷款。
近期,“黑中介”贷款正呈现“死灰复燃”迹象。经济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个体经营者现金流压力增大,由于自身资质不足、暂时难以从正规渠道获取贷款,这便给中介代办等“擦边球”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征信差不要紧,我们有内部渠道,可根据您的信用情况匹配可以放款的银行,收取3%的服务费,5000元起办。银行贷款年化利率很低,在3%左右。”7月初,在广东做生意的吴龙(化名)正在琢磨如何解决资金周转问题时,接到了来自某贷款中介人员的电话。
征信出现不良记录影响贷款、信用卡等银行业务审批,为“洗白”不良征信,花钱找中介“做流水”,最后不仅没有做成,连花出去的钱也要不回来。近日,江阴法院就审结了这么一起案件。陆雨鹏(化名)购买房屋欲办理银行贷款,但其征信报告显示其最近五年存在12条贷款逾期记录。
鲁网12月11日讯近年来,银行业围绕信贷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质效,相继推出各种普惠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群体金融需求。但是市场上仍然存在一些不法贷款中介行为,消费者一旦上当受骗,将面临较大损失,社会危害性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