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结婚风俗:四样礼西安结婚风俗中,男方要给女方送“四样礼”,这也是男女双方长辈非常重视的礼节。这“四样礼”包括:心头肉、莲菜、烟和酒。送的好,娘家人满意,送的不好,娘家人生气不说,恐怕还会影响你今后的小日子。肉:这块肉是颇有讲究的,称作“心头肉”。
在陕北农村办喜事一般为三天。第一天,亲朋好友前来贺喜或帮忙,称“聚客”。由聘请的总管莅位主持,安排相伙(村里或来客中的亲友)干帮厨、待客等杂务。当晚吹手动乐,喜事开始。次日早饭后迎亲队伍准备出发。迎亲队伍一般由七人组成,其中有一至三名迎人妇女(或婶娘、或嫂子),俗称迎人婆姨。
陕北男女结婚时,迎亲队伍十分壮观,前边有吹鼓手开道,后边有新郎擎酒相送,一行队伍浩浩荡荡踏得山沟里黄土飞扬.崖畔畔,山梁梁,到处是人观看.17日早晨8点,聘请来的乐队就开始奏乐,乐声的响起,预示着娶亲的开始。由于天气较冷,主家就会给这些乐队的人点起篝火,让他们取暖。
前段时间发了一组陕北的婚俗连拍,是反映的榆林市北部的佳县农村的真实婚俗。本期 的同样是榆林市,但确在榆林南部的靖边县的农村。两者婚俗差异很大,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这里的复杂,民俗文化风俗更是多样化。
儿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结婚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是必经之事。但结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只是男女双方你情我愿后,开始同居一室,一起生活就可完事,还得要有形式,做各种准备:结婚的彩礼、房子、家具、服饰、宴席、等等,样样都得提前置办。
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陕北每个人结婚,即使生活不宽裕,就借钱也要举行像像样样的婚礼,婚礼形式都是沿用传统的风俗和仪式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婚礼仪式也有所创新,尽管现代年轻人在举行婚礼中增添了多种逗乐方式,但还是在传统风俗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5月是个很喜庆很美好的月份。一对对新人从此走向了幸福的新生活。结婚是人生一大喜事。年年有人结婚,天天有人结婚。婚礼不少见,但是有几个人对陕西农村婚礼细节特别了解的?百分之八十的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城市和农村现在虽然生活条件没什么差别了,但是婚礼现场却是天差地别的。
说起陕西西安的民俗首先会想到“陕西大大怪”,在民间有这样的顺口溜“老婆帕帕头上戴,家家房子半边盖, 板凳不坐蹲起来, 面条宽得像裤带, 锅盔大得赛锅盖, 油泼辣子一道菜,秦腔大戏吼起来, 姑娘一般不对外”包含了衣食住行及婚嫁习俗。
当地人把迎亲叫引人,由引人婆姨两人和三五个男子组成引人队伍(引人的男子必须是单数),帝着10个大催妆馍馍(包括“儿女馍馍”和“离母糕”,意为10月怀胎)以及新娘用的新衣服等用品。起程时,要喝一碗红豆小米粥,鸣炮3声,唢呐作前导,响吹细打,向女方家进发。女方家盛宴招待引人。
出殡时间有早、晚两种,早殡在上午10点以前,目的是省钱;晚殡则在10点以后,要招待亲朋,摆设酒席饭菜,因此开销较大,一般能晾杠的家庭都出晚殡,出殡时间由阴阳生择定,出殡前一小时要由武官主持祭门仪式,既请与自家有交谊且官职显赫有影响的武官站在茶房铺好的红地毯上,在门外大声吆喝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