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界代表委员谈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要实现这样的远景目标,必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也是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之一。一项科学发现能够开辟一项颠覆性的应用研究领域,而基础科学的水平是应用研究的灵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杜祥琬表示。
2021年3月19日,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在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介绍团队设计的云控制智能巡检空气净化系统发明作品。在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以数学、物理为代表的基础学科是自然科学发展和重大技术创新的基础。
说起科技创新,不得不提那句“摸着美帝过河”的玩笑话,虽是玩笑,却也一定程度概括了咱们这几十年科技发展的大体思路。不过摸了几十年,美帝会被摸秃噜头吗?万一秃了,往后的路可咋整?这是一个大话题,咱从头说起。科技断层捋一捋盘根错节的现代科技,个人认为,有这么几个断层。
编者按:5月25日—6月1日,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拉开帷幕。今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是“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将重点宣传党的二十大关于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宣传近年来科技创新最新成果,宣传和弘扬科学家精神。
2月26日,中国科学院格致论道讲坛推出2022年“基础科学”系列专场的第一期,来自分子生物学、天文学、认知科学、水环境、大气物理等领域的多位科学家结合科研经历探讨了科学研究与应用的关系,阐释基础科学对科技创新的根基和源泉作用。
中新网北京12月22日电 题:蓝皮书把基础研究摆在科技创新的关键位置中新财经记者 刘文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2日联合发布的《高质量发展蓝皮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指出,要进一步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把基础研究摆在科技创新
题:久久为功谋未来——科技创新一线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医学基础学科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指出,受当前人类对机体和疾病认知水平的局限,很多医学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获得突破,基础研究要从“预见性”的高度加强科研。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在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和国内外发展形势情况下,我国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基础研究战略定位、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为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