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年代的时候,生活水平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很多农村,生活水平还很低,农民们一年到头都舍不得吃穿,攒下钱来买粮食酿酒。那个时候,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小卖部,小卖部里面卖的主要是各种生活用品,当然也有白酒。
上世纪的供销社,可谓是几代人的回忆,那时候不管什么东西,都是拿着票去兑换,而且都是定量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的供销社模式,被后来的商业浪潮所吞噬。近段时间,各地又开始大力推行这种模式,一时间,各种关于供销合作社的消息,也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
从前的车马很慢,酒也很香。“那个年代粮食少,酿酒也用不上啥好东西,但人实在,酒也香。”爷爷当年在山西插过队,山西的酒文化很浓厚,所以对酒也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每每喝酒的时候,都会讲起记忆中供销社里的那些“美酒”。
记得爷爷常喝的那酒叫四特酒,在那个时候非常火,很多人都得天不亮上供销社排队去买,来迟了就买不上。而真正的口粮好酒只能在市场角落艰难存活,不仅是70、80年代酒,就算是现在的酒也有很多是质量不错,但因为酒厂过于坚持性价比,放弃宣传,导致无人知晓这些酒,下面这3款也是这样,不是名气小就是被嫌弃,但是品质真的没得挑,实在可惜!
提起供销社,不少80.90后回忆中就会浮现高高的柜台前,透明的玻璃柜里,放着玩具和糖果,那个时候没有超市,能够去一趟供销社,也是妥妥的富家子弟。尤其是供销社里,散装的酱油醋和白酒,每次家里来了客人,父母最多给5毛钱去打酒。
对于00后,90后来说,供销社这个词非常的陌生,甚至不知道是干啥的,而对于70后,80后来说,那是青春,是童年。供销社出现在1950年,当时为了解决国内资源紧缺和匮乏的情况,由国家统一调度物资,确保人民基本生活物资需求。而供销社的物品主打物美价廉,很受大家的喜欢。
常听人说“白酒,越存越香”,那么,如果是存了40年的白酒,现在拿出来还能喝吗?前两天,笔者在家里偶然翻出几瓶白酒,是我家老爷子40年在供销社买的,当时买的是3块1瓶。抱着“白酒,越存越香”的想法,笔者专门找了专业人士询问,这些酒是否还能喝?
白酒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具有璀璨的一面,好酒数不胜数让人喝完难以忘怀。几十年前供销社卖的好酒是真材实料的好酒,就是当时条件有限难以购买,如今生活条件可以购买,却找不到真正的好酒。今天我们酒一起来看看40年前供销社常卖的三款真好酒。看看你们还记得吗?
岁月荏苒,转瞬即逝,而我们,也在悄悄地变老。那些年,那些热卖的4款好酒,在供销社的货架上闪烁着光芒,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酒友。然而,如今,当我们回首往昔,发现那些曾经陪伴我们的酒友们,已经年纪不小了。下面我们将一起回顾这4款好酒,探讨它们的独特魅力和那些曾经一同品味的酒友。
导读:70年代供销社4款“廉价酒”,100%纯粮,品质上乘,酒友的心头宝“复古”一词流行起来之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便开始走了复古风。最初在市场流行复古妆容、服装,如今就连复古的百货商店——供销社也有了新时代的模样。
回到过去,当人与酒之间的情感更为纯粹,当酒的香甜与正宗感觉不再遥不可及。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总会听老一辈的人说下乡当知青的经历,听他述说着年轻的故事。而在这些故事里,一种酒,一个名字频频出现——“供销社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