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高至2023年的66.2%,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33亿,城市数量增加至694个,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当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后期,城镇化率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有提升空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近日,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如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最新公布的中国经济首季报显示,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中有升,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但同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挑战。如何看待首季经济形势?未来增长前景如何?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动经济社会结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前,我国尚有2.
在新型城镇化的下半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钱”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厘清成本如何分摊;另一方面,需要明确中央财政优先补给谁。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23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提到了上述观点。
东南网9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宇熙 郑雨萱)“是否愿意未来在城市定居?”“最希望政府给予哪些保障?”1.5万多份问卷,凝结成一份沉甸甸的“关于福建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摆在了9月19日召开的省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的桌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是形式上的市民化即农民离开农村和农业生产,到城镇谋生计,更是实质上的市民化即赋予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市民权利、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陈春伟报道:2月21日,记者从江西省财政厅获悉,为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该厅于近日下达2025年省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补资金3亿元,支持各地强化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增强社区保障能力以及保障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等。
要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等重点领域,对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进行系统创新、整体提升,着力破解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痛点堵点难点,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等四项重大行动进一步释放新型城镇化内需潜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高至2023年的66.2%,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33亿,城市数量增加至694个,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
作 者丨吴佳楠编 辑丨孙静芳视频编辑丨刘宇森12月3日,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大会上作有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演讲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高至2023年的66.2%,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33亿,城市数量增加至694个,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当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后期,城镇化率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有提升空间。
每经记者:李宣璋 每经编辑:马子卿8月27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公安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亓延军,治安管理局局长仇保利,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局局长李剑涛,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