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还不到16岁,我的班主任问我是否跟着同学一起下乡,我们学校的学生是下在兴山,就在神龙架那个地方,当时我想回乡也是一样的,我的同学和我是一个大队的,她选择了跟着学校走,而我的父母不让我跟着学校走,他们觉得反正都是在农村种地。
1973年3月,遵照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教导,平顶山市七二届高、初中毕业生共有2000人,社会青年约500人,回乡青年1700人,都将要上山下乡,奔赴农村三大革命第一线,走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
1968 年 9 月 14 日, 毛泽东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 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随后,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迅速兴起。
为宣传和讴歌山东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百年来的奋斗历程,展现山东青年勇立潮头、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共青团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开设“建团百年·100个山东团史故事”栏目,回顾辉煌历史,感悟时代责任。
会战结束回村后,正赶上伯阳供销社要派人去地区外贸局参加出口苹果技术员培训班,三叔推荐了我,培训回来后留在了伯阳供销社收购组工作,夏天在供销社门店收购桃子、西瓜,秋季人员搬到伯阳火车站货场,先是苹果,入冬以后是柿子、花椒等,那时是计划经济,收购可装满一个火车皮时,即按上级指定供应地区发走。
“到劳动阶级中去”:与工人、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青年政策的主要方向。尽管当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正式成立,但这两位中国共产主义思想早期传播者已经充分意识到了青年对中国革命事业的重要作用,认为青年与劳动人民结合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基础力量。
老高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专有名称,特指1966届高中毕业生。他们本该在1966年7月参加高考,却因文革废掉了传统的招生考试制度,在学校一直搞运动,直至1968年下半年甚至1969年初才离开学校,高中在校时间达5年半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