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杭州报道 2024年,浙江省全省金融运行呈现“金融要素保障充分,信贷投向重点突出,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特点,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公告,11月28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以下简称利率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选举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为新一届利率自律机制主任委员,审议通过了《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自律倡议》和《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近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公众号发布了《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下称《倡议》),将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规范非银同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定价行为。《倡议》落地后会产生哪些影响?
又一片银行利率“高地”即将消失。12月1日,两项存款自律倡议正式生效,涉及非银同业存款及对公存款。倡议中,要求非银同业活期存款以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定价基准,使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对公存款服务协议将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化。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金融综合报道】11月29日,据人民银行官网消息,11月28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以下简称利率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自律倡议》和《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
11月28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下称“利率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自律倡议》(下称《倡议》),要求将非银同业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并于2024年12月1日起生效。
财联社11月7日讯(编辑 杨斌)继前期央行先后调降MLF与7天逆回购利率,银行存款利率多轮下调后,存款利率下调潮或蔓延至同业市场,已显乱象的同业存款或将受到规范。今日有市场消息称,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员拟发布倡议,规范较高的同业活期存款定价。
当前,金融市场资金成本呈现结构性上升态势,短期资金利率高于中长期利率,形成倒挂现象。2月20日,银存间质押式回购市场延续这一趋势,截至发稿,DR007、DR014和DR021利率分别为2.123%、2.040%和2.080%,均高于1个月期利率1.97%。
11月29日,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以下简称利率自律机制)发布了《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以下简称《倡议》),要求将非银同业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并于2024年12月1日起生效。 剑指套利空间此次《倡议》进一步将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
最近跟朋友吃饭,聊到钱的事儿,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手里攥着一笔定期存款,觉得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但实际上,从12月开始,尤其是在现在这经济环境下,光抱着定期存款不动脑筋,还真有点危险。根据权威机构的统计,超过60%的定期存款用户对目前的收益率表示担忧,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或因禁止手工补息与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倡议效果逐步显现,2024年多家银行出现存款规模缩减的情况。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信贷需求不足、资产端投放乏力、净息差持续收窄,相较于稳存款、增存款,银行更重要的任务是优化存款结构。
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理财产品由摊余成本法计价转为市价法计价,直面市场波动,各月末综合破净率起伏较大,在股、债双市场的震荡调整下,理财产品净值下跌与大规模赎回形成负反馈,2022年理财产品对应出现两轮“破净潮”,理财产品综合破净率12月末收至21.23%。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李愿 北京报道利率自律机制日前发布的2024年合格审慎评估结果显示,经评估,决定将得分排名靠前的工商银行等15家金融机构遴选为核心成员,将农业发展银行等1599家金融机构吸收为基础成员,将安徽霍山农商行等263家金融机构吸收为观察成员。
财联社2月7日讯(编辑 杨斌)理财收益的下滑趋势进入2025年后仍在延续,叠加年末取现等因素影响,1月理财规模下降了约2000亿元,与往年的季节性变化相反。业内预计,2025年新发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可降至2%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