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中的通感》是我1986年发表在《山东青年报》的文艺随笔。如下图新诗中广泛地运用着一种能够造成诗歌含蓄生动的重要手法——通感。它是人的各种感觉体验的艺术集合,修辞学上称之为“移觉”,即感觉转移。通感强调的是打破词汇各种表现力的界限,最恰当地表现作者的感受。
骀荡东风鸟啭初,春华烂漫万千舒。红棉正沸红烧眼,翠色犹流翠蹑虚。暗渡光阴追驷马,沉耽海夜醉双鱼。平生更与梅花伍,梦入罗浮共赌书。⛰️备注:①题图。本首依平水韵∙六鱼。②红棉正沸:运用通感修辞,以听觉写视觉,指木棉花开得正灿烂。③蹑虚:凌空。
杜牧,政治才华出众,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6岁,进士及第,曾任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监察御史等官。先后出任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平生很有政治抱负,文章多谈兵论政,诗风清俊豪健,尤以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0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