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来源广泛,太阳核心的核聚变每秒产生大量中微子,这些中微子穿越太阳抵达地球,如同信使般揭示太阳内部运作机制。超新星爆发时,也会释放包含中微子的巨大能量和各种粒子,科学家借此深入探究其爆发过程与机制。中微子的研究对探索宇宙奥秘意义非凡,尤其是在揭开暗物质和暗能量本质方面。
近期,中微子引起了国人的热潮!中微子,不是鬼,而是宇宙的“秘密信使”有人说中微子是“幽灵粒子”,听起来挺吓人,感觉像是在说什么科学版的“鬼故事”。但别误会,中微子可不是什么幽灵,它只是在科学家眼里神出鬼没,难以捕捉。
央广网北京11月21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历时近十年建设,我国大科学装置——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昨天(20日)建成,该实验以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为首要科学目标,计划明年正式运行。
在宇宙的深处,有一种几乎无法被捕捉的神秘粒子,它们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穿越星系,甚至穿透整个地球,却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这些“隐形使者”就是中微子,它们的存在不仅挑战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更是探索宇宙起源的关键。
【来源:潮新闻】中微子对于人类来说是神秘的,它是宇宙形成之初就存在的基本粒子,隐藏着许多未知的重要信息。而研究中微子是国际前沿的基础科学,对于帮人类认识宇宙和现存的世界物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有了新动态。
历时9年多,位于中国广东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于2024年11月20日全部建成,计划明年正式运行。消息一出,科技界对之高度关注。那么,让科学家“兴师动众”的中微子是什么神秘物质?为何要将中微子实验探测器的主体建在地下700米?通过它又可以开展哪些科学研究呢?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媛艳2月7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研究院获悉,该院与李政道研究所领衔的“海铃计划”团队成功实施了新型探测球舱(hDOM)、粒子鉴别、实时海水光学性质刻度、声学定位等阶段性技术攻坚的深海验证,为建设国际领先的深海中微子望远镜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位于地下700米的探测器主体装置基本建成,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进入收官阶段,预计今年11月底完成全部安装任务并启动超纯水、液体闪烁体的灌装,2025年8月正式运行取数,预计运行约30年。这是广东基础科学研究设施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也将成为又一个“国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