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回北京,人心慌乱,内外汹汹,一时之间,大局俨然有崩溃之虞。对此,《明史本纪第十一》记载道:“正统十四年秋八月,英宗北狩,皇太后命王监国。丙寅,移通州粮入京师。徵两畿、山东、河南备倭运粮诸军入卫,召宁阳侯陈懋帅师还。”
但是有一句老话叫作“伴君如伴虎”稍不留神便葬身虎腹,也就是所谓的权力越大,要负的责任也就越大,很明显袁崇焕这种愣头青似的人物是永远不懂得这个道理的,为拱卫京师重镇之最高军事长官,不仅为所欲为,招呼不打就杀了一个地方大员,而且还让敌人一口气打到了皇帝陛下的眼皮底下,不管袁崇焕此时的脑子里想的究竟是啥,北京保卫战就注定是他人生之中的最后一战了,所以我们要讨论袁崇焕之死,就一定要从这场战役开始,今天就把北京保卫战的大致过程叙述一下,当然了由于篇幅原因,北京保卫战之前明清两军在关内的围追堵截不包括在此,那是以后文章的内容。
现在有些老北京文化已经濒临灭绝,甚至比大熊猫还濒危,老北京文化的传承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世居北京四百年的赵振华老师,研究北京文化多年,去年年初以来赵老师坚持每周六晚上八点到九点,在“旧京图说”读者群中,为网友讲北京文化。
1905年德胜门瓮城外箭楼东侧护城河沿。1910年代末的德胜门内斜街果子市。德胜门外护城河。春日北京,护城河寒冰融化,河水静静流淌,顺着水流、抬眼望不远处的德胜门箭楼,耳畔却不再平静,响起金戈铁马之声。明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癸亥,北京戒严。
1627年,袁崇焕被启用,1626年皇太极登基,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军号称10余万,避开宁远、锦州分兵三路突入关内,直逼京师,崇祯急令各地兵马驰援,督师袁崇焕统领诸路援军,成功阻敌于广渠、德胜等门外,是为北京保卫战。
也先军眼见无力攻下北京,明军勤王大军又渐渐接近京师,不得已率军退出北京地区。也先军的退军路线十分值得解说。根据《明实录》记载,在也先退却的同日,即十月十五日,居庸关遭到了鞑靼之未入关者(即阿剌知院)三万余人的攻打,撤军的也先同样加入了攻打居庸关的战团。
国之栋梁于谦朱祁镇御驾亲征,兵败土木堡。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率大军北上伐元,一路轰轰烈烈打进北京,元朝残余势力败退草原,此后明朝大将蓝玉北出长城,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至此长城内外,大明帝国再无敌手,汉民族在被异族奴役近百年后,终于重夺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