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脱贫攻坚战中,我国有960多万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告别贫困。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各地持续在就业增收、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发力,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脱贫攻坚战中,我国有960多万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告别贫困。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各地持续在就业增收、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发力,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新生活。陕西安康平利县锦屏社区是一个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初春时节,室外春寒料峭,社区的工厂车间里一派繁忙。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脱贫攻坚战中,我国有960多万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告别贫困。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各地持续在就业增收、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发力,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脱贫攻坚战中,我国有960多万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告别贫困。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各地持续在就业增收、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发力,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大方县司法局九驿司法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矛盾纠纷“援调三治”工作法,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司法确认有机融合,提供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2023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共计139件,调解成功133件,调解成功率95.
2019年以前,谭献祯一家生活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中南村上义屯,这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一家人靠着父亲谭惠华在建筑工地打零工和母亲谭怀柳在县城打工的微薄收入勉强度日。“以前在老家,为了到学校读书,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中午吃的是自己带过来的冷饭。”谭献祯回忆道。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也是其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事关脱贫攻坚工作全局。从秦巴山区到黄土高原,从汉江两岸到黄河之畔,“十三五”以来,三秦大地上一场改变数百万人贫穷命运的大迁徙生动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贵阳2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记者今天“贵州民政这五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州近5年来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困难移民一次性临时救助,向154.6万人次发放23.1亿元救助金。2024年底,贵州省将137.
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3部门关于印发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以奖代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省级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分工,联合开展2024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就业帮扶、产业发展、社区服务管理三类示范安置区评定和发展相对滞后安置区“补短板、促发展”项目推荐工作,形成《2024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以奖代补示范安置区奖励项目计划》和《2024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以奖代补“补短板、促发展”项目计划》。
黔有青山秀水,此处宜居宜业。2015年,贵州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第一枪”,各地闻令而动,剑河踊跃其中,18145名群众随着挪出“穷窝窝”奔向新生活……春秋代序,贵州剑河“后扶”工作七载回眸,且看剑河如何稳稳铺就搬迁群众的幸福路。贵州省剑河县易地移民安置点的思源社区。
中新社河池6月2日电 题:广西河池白裤瑶易地扶贫搬迁 生活一步跨千年作者 蒋雪林 林浩“砰!”一声清脆的鸟枪响起,这不是狩猎的枪声,而是广西河池市南丹县瑶望天下景区白裤瑶民众用来迎接宾客的最高礼仪。朝天空开枪迎客的人名叫何金文。今年55岁的他,是一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民众。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原创稿近年来,广西贵港市港南区紧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强化党建引领,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不断提升易地搬迁安置区治理水平,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过得好,让“新居民”乐享“新生活”。安置区小广场。
8月30日,记者走进广西崇左市天等县龙岩社区的“同心书屋”,几名小学生正并排坐在大方桌前,有的在阅读《动物大全》《中国科技史》等书籍,有的正在写作业。书屋内,靠墙而立的书架上摆满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门口的墙上贴着一张名单,上面印着社区里考上大学的年轻人的姓名。
来源:【安顺日报-掌上安顺】 深冬,行走在安顺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处处有“美景”,户户安乐祥和。在西秀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彩虹社区,硬化路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的绿植在冬日阳光照耀下格外漂亮,社区服务中心、学校、超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