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平顶山市卫东区申楼街道叶庄村“五星工坊”建成投用,为该村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在装饰一新的工坊内,“盛世中华”“大展宏图”等剪纸作品让人眼前一亮,也为工坊增添了喜庆的氛围。长桌旁边,几名妇女正在神情专注地制作手工皂。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雅致的汴绣、鲜艳的“泥咕咕”、逼真的麦秆画……当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豫”见非遗之美、中式浪漫,节日的气氛被烘托得更加喜庆祥和。持续传承发展优秀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和乡村振兴,女性是重要力量。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冰珂 通讯员 王建勋 李颖6月19日,平顶山市新华区新鹰小学多功能教室内,课桌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布料、丝线、挂饰配件,“香包奶奶”郭巧莲正给学生们讲授香包制作步骤。
平报融媒记者 牛超1月23日,记者从市立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获悉,寒假期间,新华区民政局联合市立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将开展“心连心 手牵手”未成年人结对帮扶活动,现向社会招募有爱心的中小学生。杨XX,女,12岁,父母离异,母亲患尿毒症且单眼失明,需经常住院治疗。
2023年9月14日《平顶山晚报》A2版平报融媒记者 吕占伟 文/图从一个“小散乱污”现象突出、人居环境质量较差的落后乡村,发展成为村容村貌整洁、手工钩织产业辐射周边村庄的和美乡村,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滍阳镇幸福村赶上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利好,得益于党员干部群众的用心
2024年7月9日《平顶山晚报》2版平报融媒记者 燕亚男 实习生 袁梦瑶 文/图一根麻绳,在多数人看来平淡无奇,但在80后王丹眼里却是再美不过的东西。小到杯垫、首饰盒,大到收纳筐、猫窝、水果盘,随着麻绳在指尖穿梭,一个个鲜活的作品在她手中诞生。
来源:【云上河南】1月2日,在位于叶邑镇高道士村的平顶山市盛洲食品有限公司小肉串标准化生产车间内,公司负责人马伟强正察看肉串串制情况。工人们正在对牛肉进行手工切割、穿签、包装、打码等,每天有3万余串小肉串从这里运出,销往全国各地,成为餐桌上的美味。
平报融媒记者孙鹏飞 通讯员郭华“麻绳编织产品是一种民间手工艺品,我们这项技能已申报平顶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累计培训了2万多人,帮助他们增加收入。”11月27日上午,湛河区耀丹手工坊负责人王丹向前来调研观摩的市妇联观摩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