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艾滋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一说起它,不少人都望而却步。据第九届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指出:截止到2023年年底,全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共有129万名,而2023年我国新增艾滋病患者11.05万人。
来源:【海报新闻】近日,话题#艾滋病已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引发热议。艾滋病(AIDS)曾是最令人恐惧的疾病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十大健康威胁之一。如今,专家认为艾滋病已变得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控,可作为慢性病预防和治疗。
蚊虫叮咬、使用公共坐便器、被“艾滋针”扎伤……传言中这些行为会感染艾滋病,实际上并无科学依据。被蚊虫叮咬不会传染艾滋病 HIV病毒一旦脱离体液环境,存活和感染能力都会大幅下降。即使“艾滋针头”沾有HIV感染者的血液,由于病毒量极少,且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感染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很多人一听到艾滋病确实会恐慌,因为艾滋病是危害程度较高的传染性疾病,作为目前还无法完全攻克的疾病。不过,随着医疗的发展,也已经可以通过一些治疗手段去有效地控制病情,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而且预期寿命也已与未感染者相差无几。
来源:人民网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介绍,艾滋病是因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
参考资料:[1] Patel, P., Borkowf, C. B., Brooks, J. T., Lasry, A., Lansky, A., & Mermin, J. (2014). Estimating per-act HIV transmission ri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