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句话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哦这不就是佛经里劝人放下执着的话么?”在我四十多年研究佛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古人说的“颠倒梦想”,恰恰说中了现代人最容易陷入的四个认知误区:
《心经》中有这么一段“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心中不要老是想着利益得失,不要患得患失,不要总去担心会发生什么事,这样也就不会对未来产生恐惧,使我们的心还离那些不真实幻想,真要遇到了,坦然面对就行了,如此才会活的潇洒,达到心灵解脱。
活到一定年纪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很多东西都是反着的,就是你可能会在人生的某一时间点就突然觉醒了。从那刻开始你便看清了很多事物的本质,并且你发现以前你一直坚信的某些自以为绝不可动摇的方式方法,根本就是错的。
生活中,我们总是烦恼不断,心中总升起各种担心,担忧。特别是在遭遇挫折时,会深深陷入自责、失望、痛苦当中不能自拔,会将很多事情坏的结果不断放大,放大到自身难以承受的地步,一些人出现抑郁,精神失常,甚至一些人因此而轻生。
修行”这个词,在如今这个社会中越来越世俗化,大众化,甚至是生活化。经常在网上看到人说,某某是一种修行。比如插花是一种修行;写作是一种修行;写字是一种修行;体验苦难是一种修行等等。甚至可以说,对于芸芸众生中来说,生活本身其实就是一种修行。
一位焦虑症的学员特别害怕死亡,总是担心自己会死。所以对身体哪怕一点异常都特别敏感。只要一有不同,就会立马跑医院检查。最后医生都没办法了,建议他找心理咨询。我在咨询过程中很疑惑,问他:“你为什么会这么害怕死去呢,死去意味着什么呢?”他说:“死去就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家人了。
林清玄说:生命需要减法,要有觉察地放下许多东西,要更从容、更慢。深以为然。人之所以焦虑、烦恼,皆因心里面装了太多消极和复杂的东西。这些消极因素,不断地消耗你的情绪、精力,让你的处境变得越来越糟糕。只有放下那些消耗你的东西,才能装得下幸福和美好。真正的富养自己,从放下开始。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明明拥有令人羡慕的资源,却总是陷入焦虑和迷茫?而另一些人,看似一无所有,却能活得从容不迫,甚至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就?答案或许并不复杂:前者往往被“梦想”绑架,而后者懂得如何“远离颠倒梦想”。《心经》中有一句:“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心经当中有句话叫:”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通俗点讲就是因为放下了,所以就没有了恐怖畏惧、颠倒和幻想,达到了超脱生死的境界,也就是说心魔皆源自于“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