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家文物局公布,经过多学科专家初步论证,目前认为武王墩墓出土文物的形制、纹饰组合等具有战国晚期楚文化的典型特征。目前武王墩一号墓南二室的考古发掘正在进行中,现场考古人员又有哪些新发现?目前北西东的发掘已经完成,南二室继续考古发掘,据了解,南二室中发现了不少玉器。
央广网北京5月20日消息(记者丁飞 徐菁 王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考古自2020年启动抢救性发掘工作以来,已提取、保护大量珍贵文物,新发现和研究成果生动展现着中华历史文化的灿烂成就。
记者1月9日从安徽省文物局获悉,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日前已全部结束,共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组)。根据墓葬规模和结构形制、出土文物及文字材料,对照历史文献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墓主人身份为战国楚考烈王。武王墩墓地是一座带围壕的大型独立陵园,面积约150万平方米。
来源:【人民日报】武王墩墓出土“内乐”漆木虎座。 范常喜供图武王墩墓所见“乐府”“外乐”“内乐”等文字资料,加深了我们对古代音乐史的认识。随着越来越多出土文献的发现与刊布,古代中国早期的音乐面貌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安徽淮南武王墩墓出土了不少“音乐文物”,如编钟、编磬、钟虡、磬架等。
5月18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以及文物保护重要成果,墓主人基本锁定为战国晚期楚国考烈王。武王墩考古获重要进展墓主人身份基本锁定为楚考烈王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截至目前,已提取出土各类文物3000多件(组),以及大量动植物遗存。
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楚辞·七谏》君子比德于玉,自古人们以玉为喻,表达对高洁品行的尊崇。玉,坚若金刚,温润而泽,以其不凡风骨,孕育出华夏所独有的文化符号。安徽淮南武王墩,楚考烈王大墓,沉睡两千多年后,一件件珍稀文物得以重现。
最近,考古界最大的“网红”,莫过于安徽淮南的武王墩墓。这是经科学发掘,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2019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对武王墩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并于今年3月进入椁室发掘阶段。
本报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赵晓霞)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近期,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持续推进,取得重要成果。近日,安徽省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认为,武王墩墓出土文物的形制、纹饰、组合等具有战国晚期楚文化的典型特征。
位于安徽淮南的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2020年启动抢救性考古发掘以来,考古人员已提取出漆木器、青铜器等各类文物3000多件。现在,考古又有哪些新发现?总台央视记者介绍现场的最新情况。
来源:大皖新闻 目前, 淮南武王墩墓椁室考古发掘有序推进,已经提取各类文物3000多件(组),其中青铜器150多件(组)。5月18日下午,武王墩墓备受关注的随葬重器——大铜鼎,从墓东一室中通过封箱、吊运,成功提取出来。武王墩墓大鼎口径初步测量为88.2厘米至88.
入选中国考古新发现,武王墩一号墓展现楚国礼乐文化_大武汉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9日讯(记者万建辉)“武王墩一号墓所反映的乐器面貌,与战国早、中期高等级楚墓相比变化较大,大型组合编钟被大量的丝竹类乐器取代,呈现了战国时期楚国礼乐文化的发展演变。
5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安徽淮南田家庵区三和镇的武王墩墓发掘现场,看到了部分已经提取的文物,了解到了有关中室,也就是主棺所在椁室的发掘计划。很多观众想问,墓主人的信息最终如何认定,大铜鼎的具体尺寸和重量,什么时候能知道,对于这些问题,考古专家在现场也进行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