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事情,一旦你中断,再重新开始都会变得无比的艰难。其实,写文章,我没有放弃,只是自己懒。毕竟,写只是个人意愿,没有人强迫,没有经济利益纠葛,一旦有别的事情,它就被放在一边了。古人云:“吾日三省”。写,既是一个输出自己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省”的过程。
在任何国家,30岁以下的人多为参加工作不久、小家庭刚刚建立没几年,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还没到过得满意舒心的时候。但美国人想得远,专家认为即使是不到30郎当岁的年轻人,为退休生活做长远考虑也应当是起步的时候了。
北大发布了全国首份《屌丝生存现状报告》,屌丝终于有了量化标准:年轻、受教育程度偏低、离家外出打拼、没找着另一半,月平均收入2917.7元,三餐花费多在39元以内。个人存款10万元以下……长春更“获封”最屌丝城市。
如今的中国社会什么人最多?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农民工,可笔者个人认为“屌丝”这个群体的人才是最多的。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屌丝”这个群体可以包含农民工,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校大学生、收入不高的打工者都可以自嘲为“屌丝”。
屌丝,是如今非常热火的网络语言,现实中多少人是屌丝呢?昨日,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联合赶集网发布了全国首份《屌丝生存现状报告》。报告基于21万余份真实用户的调研数据,深入研究了职场中基层人士工作、生活、婚姻、家庭、健康等。分析指出,屌丝也是一种社会性的自嘲现象。
屌丝,是当今中国社会中基层人群的一个群体性标签,也是一种社会性的自嘲现象,在网络中常指一个人符合矮、穷、丑、挫、撸、呆、胖这些特征。屌丝(或写作“吊丝”),是中国网络文化兴盛后产生的讽刺用语,开始通常用作称呼“矮矬穷”(与“高富帅”相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