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曹仲辉)又到了血吸虫病感染的高风险期(每年4月一10月),夏季气温高,下湖、下河游泳、洗澡的人数多。同时汛期到来,人们接触疫水的时间长,身体暴露的面积也大,受感染的人数也有可能增加,湖南省卫健委健教中心提醒大家记得做好防护,谨防血吸虫病!
(通讯员:曹仲辉)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牛、猪或其他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寄生虫病。人体感染后,可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咳嗽、气喘等症状,晚期可出现腹水、肝脾肿大等症状,俗称“大肚子病”。在我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宿主。
厦门晚报讯(记者 匡惟)2024年4月8日-14日是首个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记者从厦门市疾控中心了解到,厦门市翔安区(原同安县)曾是血吸虫病流行区,经过积极防治,于1983年达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此后再未发现本地血吸虫病例、病畜和感染性钉螺。
来源:【华声在线】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记者 顾天成)血吸虫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一种乙类传染病。按照国家疾控局通知,2024年4月8日至14日是我国首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宣传主题为“传承血防精神,加快消除进程”。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北京电 (记者王美华)记者从国家疾控局获悉,2024年4月8日至14日是我国首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宣传主题为“传承血防精神,加快消除进程”。 与SARS、艾滋病、狂犬病等疾病同样被列为乙类传染病管理的血吸虫病,常常作为“大肚子病”被广为熟知。
在江西省丰城市的药湖湿地公园,每到春天,翻滚的绿色草浪充满生机。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这里曾孳生大量钉螺,而钉螺体内寄生着一种“致命杀手”——血吸虫。当人们接触到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最快10秒就会被感染,患上血吸虫病。
4月8日至14日是我国首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宣传主题为“传承血防精神,加快消除进程”。4月15日,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南宁市津头社区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血防知识的认知和防护意识,共同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通讯员凌建军)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是因皮肤直接接触疫水中的血吸虫尾蚴而受到感染引起的疾病。我国流行的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日本血吸虫病,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自6月18日进入梅雨期以来,湖北连续遭遇多轮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致灾风险高。汛期水位升高,引起的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的流行具有重要影响,易引起人畜接触水体频次增大、粪便污染水体机会增加、钉螺(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分布范围扩大,从而增加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