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一切法律法规的总依据、总源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突出位置,推动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监督取得重大成效,全党全社会宪法意识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果丰硕。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发展,并多次在重要讲话中运用法治典故析法明理,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法治的中国精神和民族品格得以彰显,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在法治和国家治理上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中新网杭州10月1日电 题:回望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法治之端 万事仪表作者 郭其钰西子湖畔,宝石山下,浙江杭州北山街84号院内,一幢依山而建的青灰色小楼朴素低调。一派湖光山色中,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在这里诞生。法者,治之端也。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强调“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来源:人民网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人们对于公平和规则的向往自古有之。法者,治之端也。
“法者,治之端也。”网络微短剧《石俊峰办案记》取材于真实案例,聚焦检察官群体,以12集、每集10分钟的小体量,对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法理层面的呈现,表现检察机关履行职责、为人民幸福生活保驾护航的决心和毅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领导干部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苇摇曳,水波荡漾,飞鸟翔集。今年4月1日,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对向黄河三角洲进行生态补水等作出明确规定。
中新网安徽新闻2月29日电 (通讯员 胡杰峰 杨欣怡)“法者,治之端也”。要做好基层信访工作、做优信访矛盾化解,必须树立法治意识、强化法治观念、运用法治思维。近年来,西递镇充分探索运用“法治+”思维结合“作退一步想”工作法,着力解决信访维稳突出矛盾和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样总结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紧紧围绕“应知应会”这一重要要求,创新性引入清单制度,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