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2课 拿来主义【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课文,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2.赏析鲁迅先生幽默讽刺的文风。【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拿来主义》,看到鲁迅,很多同学望而生畏,语文有三怕。
《拿来主义》一文选自《且介亭杂文》,是鲁迅先生杂文中的名篇之一,是高中、中职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为了澄清谬误,批判继承文化遗产,促进革命文艺健康发展,鲁迅先生提出了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提倡“拿来主义”的主张,对外国文化遗产主张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拿来主义” 这一科学态度是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对为什么要“拿来”,“拿来主义”是什么,怎样“拿来”,都一一作了明确而又深刻的闸述。
鲁迅写过一篇短文,叫《拿来主义》,他说: “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拿来主义’最早见于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该文发表于1934年6月7日。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倾向,鲁迅先生用类比法和归谬法彻底否定了‘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发出了‘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呼喊。
刚翻开文章第一眼,“译作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风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一对联就瞬间闯入脑海,并不记得在哪里读到,只是震撼心灵。初学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印象不可谓不深刻,多年之后,再读却是感受诚可谓热烈。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1*《致云雀》雪莱: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轻云、星星、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