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呼和浩特11月6日电 题:蒙古族呼麦:从一人歌喉听万马奔腾中新社记者 张玮大幕拉开,昏黄的灯光映照着台上的古老乐器,马头琴、陶布秀尔(蒙古族传统弹奏乐器)先声夺人,呼麦、长调等蒙古族音乐技能轮番上场,合声瞬间席卷整个舞台,将观众“拉”到内蒙古大草原,沉浸式感受万马嘶鸣、踏草
姜嘎这个名字来自史诗《江格尔》。力大无穷的英雄江格尔,在南西伯利亚的图瓦国,读音变成了姜嘎。姜嘎每天上午10点到宾馆来——宾馆在清澈的安吉拉河的南面,是国宾馆。虽说是国宾馆,房子却很小。走廊铺着厚厚的羊毛地毯,墙上挂着大幅油画,整个宾馆只有二十多个房间。
有关于呼麦是如何产生的传说有很多,蒙古人有一种奇特的说法:蒙古族远古先民在深山游牧时听见河流、瀑布发出的在山谷回荡的声音时动人心魄,便虔诚地模仿。还有一种说法是:呼麦最早的实用意义就是畜牧和狩猎,好的猎人可以模仿任何野兽的叫声。
呼麦是居住在蒙古高原上的古代先民创造的一种神奇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2009年,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甘肃兰州,一位年轻的蒙古族青年音乐教师致力于呼麦、马头琴等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传播。
游牧者乐队演出现场。新华社发在票房破百亿的《哪吒2》中,当“天元鼎”这一象征邪恶力量的神器缓缓下沉时,一阵低沉吟唱如远古兽吼般压迫而来,瞬间将观众带入神秘而危险的神话世界。这种神奇的喉音艺术就是蒙古族呼麦。
呼麦是居住在蒙古高原上的古代先民创造的一种神奇歌唱艺术,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及以上声部。来自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呼麦教师包那日苏一直致力于呼麦的传承和发展,在他看来呼麦是古老而神秘的,它记录了草原民族内心深处对时光的记忆。
约德尔唱法遇上呼麦的即兴二重唱,瑞士山间的牧羊人与蒙古草原的牧马人,这是一场超越语言的交谈约德尔唱法是源自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一种特殊唱法、歌曲。在山里牧人们常常用号角和叫喊声来呼唤他们的羊群,牛群,也用歌声向对面山上或山谷中的朋友、情人来传达各种信息。
来源:【如意甘肃】中外艺术家相约敦煌,助力文博会共谱华章。9月21日下午,来自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蒙古、美国等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带来的“相约敦煌”国际文化交流演出快闪活动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沙州夜市、“乐动敦煌”上元市集等热门景区精彩上演,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看。
歌曲名称:狼图腾THE HU乐队是2016年成立于蒙古国乌兰巴托的一只摇滚乐队,这只乐队使用托布秀尔,马头琴、口弦等传统乐器和呼麦唱法,结合现代摇滚,曲风气势雄浑。该乐队将自己的音乐风格定义为"匈奴摇滚"(Hunnu Rock)。
音色柔和、浑厚而深沉,广阔而醇美,富有草原风韵。8月3日,作为哈尔滨市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之一,由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市民音乐嘉年华”系列文化活动迎来阿斯汗马头琴传承中心的一场蒙古风景音乐盛宴。
巴音达拉和乐队成员在赛里木湖上演唱。 受访者提供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29日电 (李明非)不久前,在武汉市一家大型商超里,一个小乐队现场演奏音乐,吸引不少人驻足围观,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摄像。乐队主唱名叫巴音达拉,来自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6月4日,新华社客户端刊发《半月谈》2024年第10期文章《蒙古族歌谣激荡家国情怀》,报道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多年来,一首又一首来自内蒙古的歌曲,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北疆儿女对党和国家的祝福,充满了热爱家乡、心系祖国的情怀,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