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雨水节气的独特习俗,结合多地的传统,特别是川西、华南等地区的民间风俗,可以总结出以下具有代表性的习俗: 一、接寿感恩:女婿送红棉带与罐罐肉在川西及成都东山客家地区,雨水节是女婿向岳父母表达感恩的重要日子。
文化西城微信公众号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之美,源于大自然的韵律,更源于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哲学。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你知道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吗?怎么快速记住二十四个节气?(来源:人民日报微博)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北京时间1月5日10时33分将迎来小寒节气,预示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到来。不过,此时节虽然天寒地冻,却也临近“春冬正月交”,春的气息随之开始弥漫,春归有期,春山可望。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跟着节气过日子。今天(3月5日)进入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此时,春雷乍响,蛰伏一冬的昆虫开始活动,春风送暖,到处是万物复苏的景象。这一天,民间有祭白虎、吃梨、炒豆等习俗。中国天气网特别推出惊蛰节气风俗图鉴和惊蛰全国天气地图,看看这个节气怎么过。
中国天气网讯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跟着节气过日子,今天(1月20日)进入冬天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大寒时节我国大部仍处严冬,北方积雪难融,南方湿冷加重,冬的寒意仍不可小觑。岁末严寒,也意味着春的脚步不远了,人们忙着为新年的到来做准备,民间有大寒迎年、食糯、尾牙祭等习俗。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节是人们追思逝者、缅怀先辈的日子。此时,民间也有出游踏青、放风筝等习俗。值得注意的是,清明节其实糅合了古时春季不同节日习俗,节令食品有青团、寒食燕等等。此外,民间也有插柳、戴柳等习俗。
点击观看视频“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立冬,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元代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立冬,十月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立冬是冬季的起始,也意味着万物开始闭蓄,进入休养、收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