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低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近期持续引发社会热议,2024年4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就此表态称,该惩处的要依法惩处,并透露3年来已有4名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在一场持续两个半小时的校园霸凌里,辱骂、殴打不曾停歇,被打女孩随即捡起地上的玻璃碎片划向了自己的喉咙。“被她们打死,还不如自己去死”!劫后余生之后,这是她说的第一句话。14岁的女孩,割喉求生,又到底经历了怎么样非人的待遇?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沐子10月17日,“13岁男孩性侵8岁女童警方不予立案”一事冲上热搜,引发网络关注。据媒体今年3月报道,广东清远市阳山县的陈女士称2024年2月26日下午,其8岁的侄女陈果(化名)在公园附近的一处房子被一名13岁的男孩陈某某性侵。事发当天,陈果的父母报警。
针对此现象,应当加强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努力防止未成年人沦为犯罪的受害者或施害者。除了依法追究犯罪责任外,更应该注重从根源上加强教育,家长、老师的不负责不关心,让校园霸凌频频发生 还有应该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人一策”教育改造是未管所的核心任务,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副所长晁文轩表示,未成年犯入监之后,首先要让未成年犯体验到法律的制裁,其次,引导未成年犯不断自省,认识到错误,迷途知返。另外,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走好接下来的路,帮他们补充知识、检视内心、提高生活技能。
据北京海淀法院8月19日消息,8月16日,海淀法院少年法庭立足审判实践,为做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充分发挥“三审合一”审判机制优势,首次对在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中存在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开展矫治教育工作,发出矫治教育令。
海淀法院少年法庭近日发出“首单”矫治教育令。这是法院在涉少民事案件中首创的矫治教育令。在审理的两起民事侵权案件中,海淀法院少年法庭法官发现,涉案未成年人存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并且均因严重不良行为被公安机关给予行政拘留,但因不满16周岁,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4月15日、16日连续两天,最高检、最高法,联合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等相关部门,举行以“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为主题的开放日司法活动,切实加大对妇女儿童司法保护力度。活动中,明确指出2021年至2023年,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3178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我实在是管不了了,只能把她送到这里。”说起自己不听话的小女儿,舒女士眼泪直流。“感谢教官和老师,我孙子回来后听话多了。”牵着孙子小杰的手,杨婆婆露出欣慰的笑容。在湖北省黄冈市程德岗学校,这样的场景并不鲜见。
近年来,个别未成年人犯罪的新闻屡屡引起关注。施害者年龄之小、行为之极端、恶劣,让人震惊。面对这些“恶小孩”,我们真的没办法吗?面对“恶小孩”,法律不纵容平心而论,极端案例终究是少数。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都程度较轻、属于初犯偶犯,有教育挽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