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CNC(数控机床)、机器人是当前制造业所需的三大通用设备。针对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和痛点,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拓斯达”)历经三次转型,从注塑机辅助设备起家,转入工业机器人产业,再切入机床行业,成为广东省机器人行业内首家上市公司。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机器人。 自动化程度85%、平均10秒生产出一部手机,攻克技术难题三次转型、让工业机器人拥有“AI大脑”,解决“卡脖子”技术、带动整个产业链创新……广东制造企业如何在智能化、数字化的风口实现自我跃升?
来源:【通信信息报社】(记者 安子修)随着科技进步,机器人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愈发重要的地位。但你可曾听说过不仅能工作,还能像演员般登台表演的机器人?其实,在人工智能不断迭代的今天,举办一场全部由机器人来“唱大戏”的“春晚”已经实现。
今日,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AI发布了一段视频演示。视频中,公司研发的Figure 01机器人接入了OpenAI的大模型,能够与人类对话,理解并执行人类的指令和任务。据介绍,OpenAI模型提供高级视觉和语言智能,Figure神经网络提供快速、低级、灵巧的机器人动作。
精确控制压力、时间、位置等参数,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不良品率;为产线的工业机器人装上“大脑”,实现自主思考与决策;通过视频智能分析,事前预防、事中监测建筑工作人员的安全……如今,凭借比人脑更精确、更智能的表现,AI正在加速“爆改”千行百业,不断提升生产效率,释放行业生产力。
新技术催生新场景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启航最近,国产DeepSeek大模型的横空出世在国内掀起“人工智能热”。各行各业也是开足马力,开启了一场拥抱AI的“抢滩登陆战”,各种人工智能新场景、新应用层出不穷。记者这几天在成都走访发现,这里的人工智能企业非常忙碌。
央广网北京3月19日消息(记者 万玉航)人形机器人正在智能化道路上加速狂奔,成为未来AI发展的新热点。3月19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宣布世界首款人形机器人模型正式发布。在演讲中,黄仁勋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已经具备了越来越高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